友情提示:同学您好,此页面仅供预览,在此页面学习不会被统计哦! 请进入学习空间后选择课程学习。

第五节 社会矛盾的日趋激化

清代中期的社会危机

1、土地的高度集中  清代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剥削的加强,首先表现在他们对土地的大量掠夺上。满族贵族不仅在入关之初大量圈占土地,以后更倚仗其权势继续抢占民田。旗下庄头焦国栋在宝坻县“横霸田土千余顷”即其一例。汉族大官僚和一般地主也都竞相兼并土地。例如,康熙时,大官僚高士奇“以觅馆糊口之穷儒,忽为数百万之富翁”,仅在本乡平湖县就“置田产千顷”,又在杭州西溪“广置园宅”。乾、嘉年间有名的奸贪权臣和绅掠夺兼并农民土地达八十万亩。

2、高额地租的残酷剥削  农民一旦沦为佃户,就要承受地主阶级高额地租的剥削。其中分成租制的剥削率,一般都在收获量的一半以上,有的“岁取其半”,有的“四六派分”,有的甚至高达七成、八成。定额租制(亦叫包租制)是由分成租制成展而来,租额自然是按分成租制的最高租额确定的,所以这种定额租制的剥削同样是残酷的。

正租之外,还有许多巧立名目的额外剥削。诸如勒索“冬牲钱”、“轿钱”,逢年过节还要索取“送节钱”,嫁女要送“出村礼”,甚至佃户家里死人也要纳“断气钱”,有的还要服各种无偿劳役,等等。

3、繁重的赋役  清初赋役,是依照明朝万历年间钱粮则例和旧额,经过清核,基本上按一条鞭法的办法,除沉重的正额赋银还有盐课、茶税、渔税、牙税、契税、当税、关税等各种名目的杂税。此外,还有花样繁多的各种额外加敛。

4、吏治的腐败  清代封建官僚统治机构日益腐朽,大小官僚结党营私,互相倾轧,贪污腐化,贿赂公行。

各族人民的反清斗争

1、佃农的抗租斗争  为了生存,他们不断起来进行减租、抗租和争取永佃权的斗争。

早在清初顺治年间,江西、福建、广东等地的佃农就曾不断开展“较斗”、“踞田”、“倡永佃”等斗争。如1645年(顺治二年),江西石城“吴万乾倡永佃,起田兵”,向地主展开斗争。

1674年(康熙十三年),江西万安、石城、太和、庐陵,福建宁化、上杭等地,都爆发了较大规模的佃农反抗斗争。

清代各地佃农此伏彼起的抗租踞庄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政权,使乾隆以后各省上交银粮发生“滞纳”现象,影响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

山东王伦起义  1774年(乾隆三十九年),山东清水教(白莲教的一支)首领王伦提出反对官府“额外加征”的口号,领导寿张农民举行起义。

苏四十三和田五领导的回族、撒拉族人民起义  1781年(乾隆四十六年),住在甘肃青海地区、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和撒拉族人民在苏四十三等人领导下,举行反清起义。

    林爽文领导的台湾人民起义  林爽文是台湾彰化县天地会首领。天地会又名三合会、三点,是一个反清的秘密组织。林爽文就是利用天地会组织发动起义的。

川楚陕甘豫五省白莲教起义  正当湘黔苗族人民反清斗争激烈进行时,湖北、四川、陕西等地的白莲教起义也如火如茶地展开了。这是一次规模更大、组织更加严密的农民起义。

李文成、林清领导的天理教起义  1813年(嘉庆十八年),在北方的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又爆发了天理教农民起义。

意义:虽然这些起义都被清廷残酷地镇压下去,但它大大削弱了清朝的统治力量。此后不久,就爆发了规模更大的太平天国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