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同学您好,此页面仅供预览,在此页面学习不会被统计哦! 请进入学习空间后选择课程学习。

第一节 清军南下和各地人民的抗清斗争

一、满族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

(一)满族的兴起

族源:西周时的肃慎——汉挹娄——北朝勿吉——隋唐靺鞨(粟末靺鞨、黑水靺鞨)——辽、宋——明女真

女真最早出现于五代,是契丹人对黑水靺鞨的称呼。

明朝后期,东北地区的女真族有野人女真、海西女真和建州女真(满族)三大部分。明朝先后设建州卫、左卫及右卫,授建州女真首领为指挥使。为加强对东北的统治,又建立奴儿干都指挥使司。其管辖范围包括西起鄂嫩河,东至库页岛,北抵外兴安岭,南濒日本海的广大地区。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万历十一年(1583),努尔哈赤开始了统一女真各部的活动。

为了向外扩张,努尔哈赤创立了八旗制度

八旗制度: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创立了八旗制度。八旗制度是由女真氏族公社末期的狩猎组织演变而来的。氏族成员以十人为一牛录,五牛录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固山,每固山一旗。共有黄、白、红、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每旗由额真统辖,每旗七千五百人,八旗共计六万人。八旗制是“以旗统人,即以旗统兵”的兵民一体、军政合一的社会组织形式。八旗兵丁平时生产,战时出征。

万历四十四年(1616),努尔哈赤于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西)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万历四十六年(1618),努尔哈赤宣称与明廷有“七大恨”,起兵攻占抚顺等地,掳掠人畜30万而归。

萨尔浒之战:在向外扩张的过程中,努尔哈赤开始与明朝发生激烈的战争。1619年二月,爆发萨尔浒之战。结果,努尔哈赤以少胜多,打败明军。从此,后金步步进攻,明朝在军事上转入了战略防御。

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率兵围攻宁远(今辽宁兴城),被明将袁崇焕用炮火击成重伤。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此后,后金大军不断入关。

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改族名为“满洲”。

皇太极进行了一系列改革:①设立文馆,记注政史,翻译典籍。②皇太极仿明朝建制,设置六部。③将文馆改为内三院: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宏文院。④设都察院、理藩院。到17世纪30年代后期,皇太极统一东北各地,还征服了蒙古各部,为此后清军入关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山海关之战发生后,吴三桂为了消灭李自成,引清兵进入关内。顺治元年(1644年)十月一日,福临入居北京。这是清朝定鼎中原的标志。

二、清初的统治政策和各族人民的抗清斗争

(一)清初的统治政策:

有利措施:大力笼络关内汉族地主,扩大统治基础。大力笼络关内汉族地主,联合北方旧明势力,共同镇压农民起义;为崇祯帝改葬,礼待明朝降官降将;开文武制科,给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以仕进之阶,对故明罢谪诸臣河各地“隐迹贤良”也加以征;尊奉儒教。减免赋役,注意恢复生产;免除“三饷”等加派;招抚流亡,奖励垦荒;严明军纪,不许军兵任意杀烧抢掠。清廷入主北京后,严禁贪污。这些政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到康熙初年,各地的反抗基本消失。

错误政策:清军入关后,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烧杀抢掠,又推行了一些十分落后的政策,如连发“薙发令”,限日薙发,违者格杀;不断“圈地”;强迫汉人“投充”,严申“逃人法”,维护农奴制经济。

(二)各地人民的抗清斗争:

这种做法激起了各地人民的激烈反抗。对此,清王朝采取了严厉的屠杀措施,出现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的悲剧。在清初各地的反抗斗争中,既有南明福王、鲁王、唐王及桂王政权的抗争,也有广大人民群众的不屈反抗,产生了史可法等民族英雄。大顺和大西农民起义军余部坚持多年,并曾取得了较大的战果。随着清朝不断的武力镇压和统治政策的调整,到康熙初年,各地起义基本消失。

后来清朝不得不对其统治政策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