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用科学的方法去探讨教育现象及其关系,并揭示其规律,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应用性学科;是一门为解决教育问题,探索教育未知事物,创新教育和教学理论提供基本思路与方法的工具性学科。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教育研究的作用和意义;掌握教育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方法,包括选择课题,设计研究方案,教育经验总结,调查研究,个案研究,实验研究,教育测验,数据统计分析和结果解释,撰写报告和论文等;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和能力,为今后实际教育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节 教育研究的基本类型
根据划分标准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型:
一、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
1.基础研究
定义:又称基础理论研究或学术研究,就是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认识各种教育现象,探索其本质和规律,获取新知识,形成较系统的教育基础理论的研究。
目标:以发现新领域、新规律,提出新观点、新学说、新理论为目的
分类:纯基础理论研究和定向基础理论研究
意义:基础理论研究的周期一般比较长,但是由于基础研究成果的普遍适用性和高度概括性,对实际工作和教育改革起引领作用。
2.应用研究
定义:是指运用基础理论研究的成果解决教育工作中的具体问题的研究。
目标:解决具体问题
分类:开拓性研究和扩展性研究
特点:具体化和实用化
意义:应用研究的普遍性。
3.开发研究
定义:开发研究是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基础上对研究成果作进一步的推广以扩大其影响价值的研究。
目标:寻求基础和应用研究的具体技术的表现形式
主要作用:桥梁作用、转化作用和反馈作用。
三者的关系:基础研究的结果是构建理论,应用研究的结果是解决问题,开发研究的结果是教育产品。三者具有不同的目的、性质、特点与功能,同时又相互关联。
二、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
1.定性研究
定性研究基于描述性分析,主要是用文字而不是用数字来描述现象。
2.定量研究
定量研究主要是用数字和量表来描述现象。
二者的区别:与定性研究相比,定量研究更强调标准研究程序和预先设计,更强调通过数据的展现说明研究结果。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往往是不可分割的,在定量研究中往往有定性研究的参与,在定性研究中也有部分定量研究。
表1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特点与差异
定 性 研 究 | 定 量 研 究 | |
目的 | 了解和解释教育现象 对问题的复杂性作出解释 | 描述和预测教育现象 对问题的一致性进行描述 |
行为 | 微观行为 了解对象的经历和事件 用词汇和言语进行描述 | 宏观行为 设计指标进行测量 相关性分析和差异性分析 |
场景 | 需要了解背景情况 结合纵向和过程 | 主要描述前景状况 着眼于当前和瞬间 |
方法 | 从理论假设开始 有目的地选择个案 开放式访谈,参与式观察 | 以验证理论假设结束 随机抽样 问卷调查 |
工具 | 研究者本人 | 测验和测量量表或问卷 计算机统计分析 |
结果 | 内部效度检验 通过辨识进行概括 描述性写作,可包含个人偏好 | 效度和信度检验 推断总体进行概括 客观性统计,无个人偏好 |
三、描述性研究与干预性研究
1.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对客观事物予以考察,努力反映其客观状态,回答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问题。它的出发点不在于对客观事物施加可能引起改变的影响。
例如,中小学生课堂行为情况的调查研究,中学生学习策略的调查。
2.干预性研究
干预性研究是对客观事物施加可能引起改变的研究。
例如,学习困难儿童学习方法的干预研究,通过学习方法这一因素的干预,提高其学习成绩。
二者的关系:干预性研究所施加的影响是通过描述性研究对事物有了深入认识之后得出来的。因此,干预性研究与描述性研究也是不可分割的。
讨论:你觉得有哪些教育研究难以按教材上所说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作业:
结合教育研究的意义及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自拟一个教育研究的题目,初步设想研究的一般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