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同学您好,此页面仅供预览,在此页面学习不会被统计哦! 请进入学习空间后选择课程学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实质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实质

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2、两个需说明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思想由来已久。不过,文字的表述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这主要表现的两点上,一是“普遍真理”与“基本原理”的不同;二是“具体实际”与“具体实践”的区别。当然类似的还有很多,如“实际运动”、“实际情况”、“国情”等等。

首先,关于“普遍真理”与“基本原理”

从领袖人物的话语表述的资料来看,在毛泽东和邓小平的话语中,比较多地采用“普遍真理”这个提法,尤其是毛泽东。而在江泽民和胡锦涛的话语中,比较多地采用“基本原理”提法,江泽民同志也用过“普遍真理”但比较多的是用“基本原理”。胡锦涛同志则很少用“普遍真理”。

我认为,“普遍真理”改为“基本原理”。这种改变并不是实质性的变化,但是也反映了我们认识上的一些变化。它是表明了这样一个意思,就是我们现在考虑问题的重点是在“基本原理”上,从而把“普遍真理”定位在“基本原理”这样的层面上。我们认为只有那些能够称之为“基本原理”的东西才具有指导意义的,才能够称为“普遍真理”。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思想体系,包括着几个层面:

①第一个层面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或者叫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是普遍适用的。我们现在讲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最主要是指这个内容。

我们现在强调的重点是什么呢?我们现在强调的重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那些最基本的东西,防止人们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所有的内容特别是经典作家在他们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针对当时的具体情况而做出的某些个别的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也都误认为是“普遍真理”。也就是第一个层面的内容。只是话语有些调整,原来讲的是“普遍真理”,现在讲的是“基本原理”。

②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而得出来的重要观点和重要结论,或者说我们把它叫做基本观点和基本结论。这个层次很多是带有“基本原理”的意思,我们要坚持;也有一些随着历史的发展我们要做一些调整。有些可能合乎当时的情况,现在的情况可能不符合。

③就是经典作家在他们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对于当时当地的历史事件而做出的具体判断和所制定的具体行动纲领。这个适应的范围就比较窄。这个不能拿到别的地方来用,不带有“基本原理”的意思。

其次,关于“具体实际”与“具体实践”

关于“实际”与“实践”之间的联系与的区别,我们可以从《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收入的毛泽东在1936年所写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的关于“实际”概念的注释中受到启发。这个注释是这篇文章后面的第一个注释,是经过了毛泽东的亲自审定。注释中说:“‘实际’这一概念,按照中国文字,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真实的情况,一种是指人们的行动(也即一般人所说的实践)。毛泽东在他的著作中,应用这个概念,时常是双关的。”(《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38页)

从这个注释中可以看出,“实际”这个概念大于“实践”这个概念,“实际”是指我们头脑以外的一切(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就说:“除了我们的头脑以外,一切都是客观实际的东西。”);而“实践”是指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它是实际的一部分。

因而从这个概念的使用来讲,“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要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广泛、更一般。而将理论应用于社会革命时,人们讲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主要又是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这个意义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比“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更深刻、更具体。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途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实质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由于这里的“中国具体实际”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因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就具有了多方面的思想内涵。特别从它的实现途径的角度来说,也就有了多方面的理解。以往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途径或者说它的涵义,有很多很多的概括。

不过在众多的概括中,比较来讲,19435月,由毛泽东同志支持起草《中共中央关于共产国际执委主席团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的一段表述是最清晰的,也最完整的。

《决定》指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毛泽东文集》第3卷第23页)(“深相”这两个字是当年用语)

这段话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途径概括为三个方面,那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相结合。

这是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的一个角度。这在教材中是讲到了的。究竟怎样理解呢?

首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即是说,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中国各个历史时期所面临的各种现实问题,总结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制定出合乎中国实际需要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一步具体化,进行合乎解决中国现实实际需要的理论性创造,并指导中国的实践解决问题,取得成功。

毛泽东同志曾经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实际相联系,非常生动地比作是“有的放矢”,他说,“‘矢’就实践,‘的’就是靶,放箭要对准靶。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的。“(《毛泽东选集》第卷,第819页、801页)应该说这是精辟的一段话。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践相结合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要按照中国的特点去灵活应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二是指在运用的基础上要努力地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

对于这一点,毛泽东同志在19419月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上的讲话中曾经特别地提到:“我们反对主观主义,是为着提高理论,不是降低马克思主义。我们要使中国革命丰富的实际马克思主义化。”(《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374页)

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研究理论,而且要研究实际,研究实践;不仅要研究如何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各个时期的实践,而且要研究如何把中国人在各个时期所积累起来的丰富的实践经验加以理论概括、总结和提炼。是指成为既合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融进了中国丰富实践的新的理论性创造。

应该说,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化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积累了丰富的带有独创性的经验,用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通过对实际特别是实践经验加以总结和概括,把丰富的实践经验提高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程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是一种双向互动,其中也包括将中国的实践经验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加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提炼。从大的方面说,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其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历史相结合。

毛泽东同志曾经在《论新阶段》的报告中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之一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我们要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承继遗产,转过来就变为方法,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运动,是有着重要的帮助的。”(《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58页)

毛泽东同志这段话讲的是非常好的。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着5000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当中,不仅涌现了许许多多的民族英雄,而且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格,积淀了丰富的历史经验。这种民族风格和历史经验是中华民族伟大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一种伟大的力量。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把这些民族风格和历史经验加以认真的概括和提炼,是马克思主义融入到中华民族的发展之中,并逐渐成为中国历史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该达到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与对于中国社会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的统一把握。

再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文化相结合。

怎么来理解这个问题呢?历史经验证明,外来的文化在中国的这块土地上要想真正地发挥作用,特别是发挥指导作用,它必须同中国的本土文化相结合并逐渐地融入到本土文化发展的潮流之中,最终还是要以本土文化的形式存在,否则外来的文化是不可能产生比较大的影响的。而我们中国本土文化自身历来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他在自己的发展中不断吸收着外来文化中那些用得着的东西,来充实自己发展自己。同时它又以自身雄厚的文化去影响着世界特别是影响着世界的文化。

对于中国本土文化来讲,马克思主义最初也是一种外来文化,它在中国的作用也有一个逐渐本土化的问题。那种形式主义地吸收马克思主义的词句,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是不可能对中国人产生大作用的。是不可能融入到中国的文化之中的。

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在阐述新民主主义文化的问题时,曾这样说:“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绝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707页)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通过一定的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形式把它表现出来,这样做的结果,就使得马克思主义通过中国化而使之融入到中国的文化之中,也使它具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的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这样就变成了中国人民所能理解和接受的东西,这样也就使马克思主义从此扎根于中国优秀的文化土壤而得以生长繁荣起来。

上面讲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相结合,这是表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涵义中途径方面的理解。这个在教材中是写了,但没有过多地展开。比较多的展开是第三层意思,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预期目标。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预期目标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我上面说过,中国共产党人学习马克思主义主要不是为了搞学术讨论,而是为了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而解决中国的问题,光有马克思主义理论还不成,还必须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对于中国革命的指导,就经历了一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特别是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革命必然遇到许多非常特殊的、非常复杂的问题,靠背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照搬外国的经验是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的。

我上面也说过,同样的,在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也是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的。更不能照抄照搬别人的经验,必须有一个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中国化的任务,毛泽东曾经把这叫做“第二次结合”。要真正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时必须结合着中国的国情和时代的条件,去寻找适合中国情况的道路,来制定适合中国情况的政策和方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为了解决中国具体的实际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能够实现具体化,从而用“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的具体行动。

这可以说是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原本的最直接的目的。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产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也就是教材中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关起门来搞纯粹的理论工作,而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它的基础是中国人民的实践。在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许多具有独创性的实践经验,通过对这些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就会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从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也就是毛泽东强调的“使中国革命丰富的实际马克思主义化”(《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374页)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化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带有独创性的经验,用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通过对这些经验的进行总结、提炼和概括,把丰富的实际提高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程度。这种理论既是合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又融进了丰富的中国实践经验。

实际上,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目的就是要产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之中。

这也就是教材中讲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的思想文化传入中国,要使它能为中国人民广泛接受,并在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必须寻找到一种为中国人民所能理解和接受的民族形式。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照搬,也不是对中国文化的复制,而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文化中优秀的成分相结合,进而达到融合,达到统一。在这个过程当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国文化进行认真地清理,剔出其糟粕,吸收其精华,用中国优秀文化的表达方式和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语言的形式来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样做的结果,就使马克思主义真正植根于中国优秀的土壤之中而得以生长繁荣。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性、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