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 食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微量凯氏法测定蛋白质总氮量的原理及应用。
2.掌握微量凯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的方法,包括样品的消化,蒸馏、滴定及其含氮量的计算等。
二、实验方法:
1.原理:
凯氏定氮法:食品中的蛋白质在催化加热条件下被分解,产生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碱化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吸收后以硫酸或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乘以换算系数,即为蛋白质的含量。其化学反应式如下。
(1)2NH2(CH2)2COOH+13H2SO4-----(NH4)2SO4+6CO2+12SO2+16H2
(2)(NH4)2SO4+2NaOH-----2NH3+2H2O+Na2SO4
(3)2NH3+4H3BO3----(NH4)2B4O7+5H2O
(4)(NH4)2B4O7+H2SO4+5H2O-(NH4)2SO4+4H2BO2
2、试剂:
除非另有规定,本方法中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6682 规定的三级水。
①硫酸铜(CuSO4·5H2O)。
②硫酸钾(K2SO4)。
③硫酸(H2SO4密度为1.84g/L)。
④硼酸(H3BO3)。
⑤甲基红指示剂(C15H15N3O2)。
⑥溴甲酚绿指示剂(C21H14Br4O5S)。
⑦亚甲基蓝指示剂(C16H18ClN3S·3H2O)。
⑧氢氧化钠(NaOH)。
⑨95%乙醇(C2H5OH)。
⑩硼酸溶液(20g/L):称取 20 g 硼酸,加水溶解后并稀释至1000mL。
11.氢氧化钠溶液(400 g/L):称取 40g 氢氧化钠加水溶解后,放冷,并稀释至100mL。
12.硫酸标准滴定溶液(0.0500 mol/L)或盐酸标准滴定溶液(0.0500 mol/L或 0.01000mol/L)。
13.甲基红乙醇溶液(1g/L):称取0.1g 甲基红,溶于 95%乙醇,用95%乙醇稀释至 100mL。
14.亚甲基蓝乙醇溶液(1g/L):称取0.1g 亚甲基蓝,溶于 95%乙醇,用95%乙醇稀释至 100mL。
15.溴甲酚绿乙醇溶液(1g/L):称取0.1g 溴甲酚绿,溶于 95%乙醇,用95%乙醇稀释至 100mL。
16.混合指示液: 2 份甲基红乙醇溶液(13)与1 份亚甲基蓝乙醇溶液(14)临用时混合。也可用1份甲基红乙醇溶液(13)与5 份溴甲酚绿乙醇溶液(15)临用时混合。
3、实验仪器:
①天平:感量为1mg。
②凯氏微量定氮仪一套(消化炉+定氮蒸馏装置)。
③凯氏烧瓶(×4)100m1或 50ml 一只。
④容量瓶 100毫升 1 只。
⑤三角瓶 150ml(×3 组)
⑥吸量管 10ml×4只。5mL(×4);
⑦酸式滴定管 5mL(×1)。
⑧吸耳球(×1)
4、操作方法:
①消化:精密称取充分混匀的固体试样0.2 g~2.0g、半固体试样2.0 g~5.0g 或液体试样10g~25g(约相当于30 mg~40mg 氮),精确至0.001g,移入干燥的 100ml 或500ml定氮瓶中,加入0.4g 硫酸铜,6g硫酸钾及 20mL 硫酸,轻摇后于瓶口放一小漏斗,将瓶以45°角斜支于有小孔的石棉网上,置于通风橱中电炉上加热。小火加热(不要使液体冲到瓶颈),待内容物全部炭化,泡沫完全停止后,加强火力,并保持瓶内液体微沸,待消化液变成褐色后,为了加速完成消化,可将烧瓶取下,稍冷,将30%过氧化氢溶液 1 ~ 2 滴加到烧瓶底部消化液中,再继续消化,直到消化液由淡黄色变成透明淡蓝绿色后,再继续加热0.5 小时。取下放冷,小心加入 20 mL 水。放冷后,移入100mL 容量瓶中,并用少量水洗定氮瓶,洗液并入容量瓶中,定容备用取与处理样品相同量的硫酸、硫酸铜、硫酸钾按同一方法做试剂空白试验。
②
③滴定:
馏出液立即以 0.05mol/L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终点,其中甲基红—亚甲基蓝指示剂,颜色由绿色变成浅粉色;甲基红—溴甲酚绿指示剂,颜色由紫红色变成灰色。记录盐酸的用量。
5、计算:
式中:
X——试样中蛋白质的含量,单位为克每百克(g/100 g);
V1——样品消耗硫酸或盐酸标准滴定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2——试剂空白消耗硫酸或盐酸标准滴定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3——吸取消化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c——硫酸或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0.0140——1.0mL 硫酸[c (1/2H2SO4)=1.000mol/L]或盐酸[c (HCl) =1.000 mol/L]标准滴定•液相当的氮的质量,单位为克(g);
m——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F——氮换算为蛋白质的系数。一般食物为 6.25;纯乳与纯乳制品为6.38;面粉为 5.70;玉米、高梁为 6.24;花生为 5.46;大米为 5.95;大豆及其粗加工制品为 5.71;大豆蛋白制品为 6.25;肉与肉制品为 6.25;大麦、小米、燕麦、裸麦为5.83;芝麻、向日葵为 5.30;复合配方食品为6.25。
6、精密度:
以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表示,蛋白质含量≥1g/100 g时,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蛋白质含量<1 g/100 g 时,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7、注意事项:
①样品应是均匀的,固体样品应预先研细混匀,液体样品应振摇或搅拌均匀。
②样品放入定氮瓶内时,不要沾附颈上,万一沾附可用少量水冲下,以免被检样消化不完全,结果偏低。
③消化过程中应不时转动凯式烧瓶,以便利用冷凝酸液将附在瓶壁上的固体残渣洗下来并促进消化。在整个消化过程中,不要用强火,保持和缓的沸腾,使火力集中在凯氏瓶底部,以免附在壁上的蛋白质在无硫酸存在的情况下。使氮有损失。
④消化时如不容易呈透明溶液,可将定氮瓶放冷后,慢慢加入30%过氧化氢 2-3ml,促使氧化。
⑤如硫酸缺少,过多的硫酸钾会引起氨的损失,这样会形成硫酸氢钾,而不与氨作用,因此当硫酸过多的被消耗或样品中脂肪含量过高时,要增加硫酸的量。
⑥加入硫酸钾的作用为增加溶液的沸点,硫酸铜为催化剂,硫酸铜在蒸馏时作碱性反应的指示剂。
⑦蒸馏前给水蒸汽发生器内装水至2/3 容积处,加数毫升稀硫酸及数滴甲基橙指示剂以使其始终保持酸性,水应呈橙红色,如变黄色时,要补加酸,这样可以避免在碱性时水中的游离氨被蒸出而影响测定结果。
⑧蒸馏时,蒸汽发生要均匀充足,蒸馏过程中不得停火断汽,否则将发生倒吸。
⑨加碱要足量,操作要迅速;漏斗应采用水封措施,以免氨逸出损失。向蒸馏瓶中加入浓碱时,往往出现褐色沉淀物,这是由于分解促进碱与加入的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经加热后又分解生成氧化铜的沉淀。有时铜离子与氨作用,生成深兰色的结合物[Cu(NH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