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绿色生产方式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要求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转变为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绿色生产方式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内在要求。
其一:工业文明大量投入、生产、废弃生产方式------非线性和循环的生产,肯定自然价值,循环利用原材料,减少资源使用损耗和污染。
其二:抛弃资本逻辑,追求的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
二、绿色消费方式
马克思那里,消费是社会在生产的出发点和归宿,消费是生活不可缺少环节。
其一:是可持续性消费,调整现有的大量消费、高消费和过度提前消费
的状态,走向适度节制,避免对资源的过度使用和浪费的行为,崇尚保护自然生态。
其二:注意全球消费形态的失调,在关注到发达地区过度消费对环境带来巨大压力的同时,也要关注到贫穷落后地区的人们还不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
富有的阶层进行奢侈型消费的同时,贫穷的阶层还不能满足基本的温饱问题或者食物的健康不能保证。
三、绿色生活观念
一要促成人们思维方式的转变,思想观念的绿化和思维方式的绿化是构建绿色生活方式的题中之义。
第一,思维方式的系统化。将人—自然置于生活的系统中,思考和判断问题时总是运用系统思维方式。第二,底线思维方式的绿化。让大家关注自己的生态需要,而不是当前的物的需要;考虑自然的物质变换,考虑自然的承载能力,顾及未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问题思维方式的绿化。让大家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问题,关注自然环境中的突出问题,并且着力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任由其发展。第四,创新思维方式的绿化。任何创新活动都需要考虑对自然环境的消极影响,克服先污染后治理的思维定式,并且试图通过创新来改变已经恶化的生态环境,改善现有的生态环境。
二要思维绿色化进而会带来绿色的消费观。
首先,坚持合理消费。对个人而言,根据自己的现实需要来消费,不虚假消费。对社会而言,人们的消费要根据社会的生产水平来定,使生产与消费处于良性的互动中。
其次,坚持适度消费。任何企图通过量的增加的消费代替质的体验都是徒劳的。
将量和质两者统一起来,人们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活动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不是借助于其他途径。
再次,坚持节约消费。自然界的承载力是有限的,将消费排泄物控制在自然生态环境可以承受的范围以降低消耗,减少自然环境自身的负担。
最后,坚持协调消费。要协调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要协调当前消费和未来消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然资源的持续发展。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