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思想
(一)、科学与技术的概念
1、科学的概念
(1)科学的起源
古拉丁语:“Scientia”,指“知识”和“学问”。中国古代“格物致知”。日本转译为“致知学”,明末清初方以智把知识分为:“物理”(自然科学)、 “宰理”(社会科学)、“物之至理”(哲学)。清朝末年,“格致学”,日本福泽瑜吉把“Science”译为“科学”。1893年,康有为引进并使用。
(2)科学的定义
科学是建立在最不可怀疑的经验和逻辑基础之上的关于自然界各种现象及其关系的普遍性和精确性直言式称述构成的有组织的知识。
(3)伪科学及其相关概念
伪科学
以科学的面目出现,概念上自相矛盾,物理上不可重复,拒绝科学方法的理论。
非科学
那些还停留在经验层次或不能覆盖全部经验现象却又以科学面目出现的理论称述或事实称述。(宗教、艺术、哲学)伪科学是非科学一个子集
反科学
两层含义:A. 反对科学进一步发展的思潮 B. 逆科学而动的行为
科学作弊
通过某种作弊手段,如伪造或修改实验数据来在证明某些科学事实或科学原理的存在或不存在,剽窃他人成果,不正当的评价他人成果,不负责任的乱给学分或乱发文凭等等,都属于科学作弊。
2.技术的概念
(1)“技术”概念的起源
“技术”一词源于古希腊techne,意即技艺、手艺、技能、本领。亚里士多德称技术是制造的智慧。我国古代也将鲁国木匠鲁班视为技艺高超的匠人化身和祖师。
17世纪初,人们把techne同logos结合起来,形成technology(技术)一词。18世纪末,法国狄德罗将技术(art)定义为“为了完成特定目标而协调动作的方法、手段和规则相结合的体系。”
3.科学和技术的区别
项 目 | 科 学 | 技 术 |
认识的目的 | 揭示客观规律 | 应用客观规律 |
知识形态 | 理性主义的 | 经验主义的 |
与生产的关系 | 间接的生产力 | 直接的生产力 |
选题特征 | 自由探索, 时间性不强 | 目的明确, 具有时间性 |
科研方法 | 数学、实验和逻辑 | 设计、试验和模拟 |
科研周期 | 不能确定 | 可以大致确定 |
创新可能性 | 较 小 | 较 大 |
成果形式 | 新知识 (论文或专著) | 新产品、新结构、新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