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同学您好,此页面仅供预览,在此页面学习不会被统计哦! 请进入学习空间后选择课程学习。

1、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历史形成


(1)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形成的社会条件


   西欧各国普遍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条件下形成。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过渡到垄断阶段,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第一次使自然科学为直接的生产过程服务,科学获得的使命是,成为生产财富的手段,而社会对技术的需要更加把科学推向前进。

(2)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形成的思想理论背景


首先,它是在批判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其次,技术史、工艺史和自然科学史的相关研究成果也是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重要理论背景。

(3)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形成的科学技术基础

 18、19世纪,天文学、地学、物理学、化学、解剖学、生物学都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使自然科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两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了工业文明时代。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和概括19世纪科学技术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以辩证唯物主义为理文艺学基础的科学技术思想。

(4)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形成过程,是随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而逐步发展的完善的。


  马克思立足历史唯物主义,从现实生产劳动出发考察社会历史,以实践概念为核心将科学技术与生产劳动、现代工业、资本生产、社会发展等的关系纳入对科学技术研究的视阈中。同时也关注了科学技术与资本主义现实社会之间的关系,科学技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作用、发展以及人的解放问题。

恩格斯在对自然科学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关系、科学的分类、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以及自然科学方法论等问题。

2、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基本内容


(1)对科学技术的理解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是人们批判宗教和唯心主义的精神武器,是人们通过实践对自然的认识与解释,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论概括,是社会发展的一般精神产品;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

(2)科学的分类

恩格斯对自然科学进行了分类。每一门科学都是分析某一个别的运动形式或一系列相互转化的运动形式,因此,科学分类就是这些运动形式本身依据其内部所固有的次序的分类和排列,而它的重要性也正是在这里。恩格斯将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为运动着的物体,并将科学分为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

(3)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


恩格斯强调科学技术对哲学的推动作用,认为推动哲学家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日益迅猛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也受到哲学的制约和影响。

科学与哲学在研究对象上具有本质上的共同点和内在的一致性。

科学研究作为一种认识活动,必须通过理论思维才能揭示对象的本质和规律,这就自然地与哲学发生紧密的关系。

(4)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马克思提出了科学是生产力的思想,他认为,社会生产力不仅以物质形态存在,而且以知识形态存在,自然科学就是以知识形态为特征的一般社会生产力。

(5)科学技术的生产动因

马克思认为自然科学本身的发展,“仍然是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进行的,这种资本主义生产第一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为自然科学创造了进行研究、观察、实验的物质手段。”恩格斯认为近代以来科学“以神奇的速度发展起来,那么,我们要再次把这个奇迹归功于生产。”

(6)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科学革命的出现,打破了宗教神学关于自然的观点,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快速前进。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促使市民社会在经济结构和社会生产关系上了发生了全面变革。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首先必然引起生产方式的变革,也必然引起生产关系本身的变革。

(7)科学技术与社会制度

马克思、恩格斯首先揭示了新兴资产阶级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其次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者与科学技术的关系。再次,预见了只有在劳动中,科学才起到它真正的作用。同时也肯定了科学家个人在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

(8)技术异化

 在马克思的技术思想中,没有直接论及技术异化问题,有关技术异化的思想多是潜在地包含于其劳动异化理论之中。马克思深入考察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产业技术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统治与剥削造成的技术异化现象。马克思着重分析了资本主义条件下,技术异化对自然、社会特别是人类自身所造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