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科学技术的本质与结构
(一)、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
1、科学的本质特征
科学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是一般生产力。
第一,马克思提出科学是真正实证的科学,是真正的知识。
第二,感性是一切科学的基础。
第三,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第四,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
国外学者对科学本质特征的研究
西方科学哲学对“科学是什么”的思考经过了从实证主义到逻辑实证主度再到证伪主义、精致证伪主义、历史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演变历程。
科学是在人类探索自然实践活动基础上的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科学知识是人在与自然接触过程中获得的对自然的认识;科学是产生知识体系的认识活动,科学的任务是发现事实,揭示客观事物的规律性;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即一项成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的社会化事业;科学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文化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2、技术的本质特征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技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劳动资料延长了人的自然肢体;工艺学在本质上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技术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国外学者对技术本质特征的研究
欧美技术哲学存在工程学的和人文主义的两种技术研究路向;日本的技术论在技术的本质上形成了“方法技能说”、“劳动手段说”、“知识应用说”等观点。
这些观点各有特色,但大都表现出对技术理解的单一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活动,二是技术成果。
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属于直接生产力,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物质性和精神性、中立性与价值性、主体性和客性、跃迁性和累积性的统一。
(二)、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
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技术体系结构的分析
(1)自然科学分类及其原则
(2)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关系
(3)科学知识的类型
2、国外学者关于科学技术体系结构的研究
亚里士多德、培根、圣西门、芒福德、埃吕尔、罗波尔、星野芳郎等人都对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进行了研究。
3、现代科学的体系结构
(1)现代科学的体系结构是由学科结构和知识结构组成
(2)现代技术的体系结构由门类结构和形态结构组成。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一)、科学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发展模式及动力的分析
(1)科学发展呈现从分化到综合的整体化趋势
(2)科学的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3)科学发展是内外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国外关于科学发展模式
逻辑实证主义的积累模式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模式
库恩的历史主义的模式
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模式
3、科学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在纵向上,科学发展表现为渐进与飞跃的统一。
在横向上,科学发展表现为分化与综合的统一。
在总体趋势上,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二)、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技术发展模式及动力的分析
(1)社会需要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2)技术体系内部发展的不平衡
(3)科学对技术的先导作用
2、国外关于技术发展模式及动力的研究
技术自主论。认为技术是独立的、自我决定、自我创生、自我推进、自在的或自我扩展力量,埃吕尔和温纳被公认为技术自主论的主要代表。
社会建构论。认为在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社会因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主要代表有比克、平齐等人。
这两种观点都看到了技术发展的某一方面的动力,而忽视或低估了其他方面动力的作用,存在片面性。
3、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
技术目的和技术手段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
科学进步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
任何技术,最早都源于人类的需要。正是为了生存发展的需要,人类起初模仿自然,进而进行创造,发明了各种技术。同时,文化对技术发展具有明显的张力作用。先进的思想文化会推动技术的发展,而落后的思想文化则会制约和阻碍技术的发展,包括影响技术决策、技术研发以及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各方面。
技术目的和技术手段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
技术目的就是在技术实践过程中在观念上预先建立的技术结果的主观形象,是技术实践的内在要求,影响并贯穿技术实践的全过程。技术手段即实现技术目的的中介因素,包括实现技术目的的工具和使用工具的形式。技术目的的提出和实现,必须依赖于与之相匹配的技术手段。技术手段是实现技术目的的中介和保证,它包括为达到技术功能要求所使用的工具以及应用工具的方式。
科学进步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19世纪中期以后,科学走到了技术的前面,成为技术发展的理论向导。科学革命导致技术革命,技术发展对科学进步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技术已成为科学的应用。尤其是当今社会的发展,日益形成了科学技术一体化的双向互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