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服装生产物料管理
我们都知道,服装生产使用的物料种类非常多,而且每个种类又有很多的型号和类别,比如,单单是纽扣和拉链种类就非常多,样式也很复杂。面对如此多的物料,企业应该如何科学地选择与使用物料,另外,企业应该如何对这些林林总总的物料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这些对于稳定服装生产、提高产品品质、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有重要的作用。生产用物料管理不好,整个生产过程就会乱套,而且还会无形中占用企业大量的成本和资源。企业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对物料进行科学的采购、验收、管理,使物料储备量既能保证生产需要,又无过多积压。这是一门大学问。
第一节 服装生产物料管理概述
一、物料管理概述
1、物料管理的含义
物料是我国生产领域中的一个专业术语。生产企业习惯将最终产品之外的、在生产领域流转的一切材料(不论其来自生产资料还是生活资料)、燃料、零部件、半成品、外协件以及生产过程中必然产生的边角余料以及废料统称为“物料”。
物料管理是指对各种生产资料的购销、储运、使用等,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和控制工作。
物料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做好供、产、销平衡,按质、按量、配套、及时、均衡地供应企业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资料,并监督和促进生产过程合理地、节约地使用物料。
大家思考一下,你们认为物料管理应该是属于哪个部门的责任?
仓储部门、生产部门、财务部门、销售部门,在服装企业中,物料管理主要划归仓储部门和生产部门共同管理。
有很多人认为物料管理不重要,觉得物料管理不就是管管材料嘛,只要数目对,质量和规格没毛病就行了。只要心细不出错就没问题,哪有那么多门道?有这种思想的人其实就是对物料管理的概念理解的过于狭隘。
物料管理的概念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航空工业出现的难题。我们知道,生产飞机需要大量的单个部件,很多部件都非常复杂,而且必须符合严格的质量标准,这些部件又从地域分布广泛的成千上万家供应商那里采购。这家采购螺丝,那家采购轴承,两家公司可能相隔十万八千里。这就给物料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比如不同的供应商,它对于零部件的质量控制,型号规格可能都有差别,那我们把这些从不同厂家购进来的物料组装在一架飞机上,这些零件之间能不能配套,会不会发生冲突?物料的质量能不能保持统一?这些都是大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对物料实施统一的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出现了物料管理的概念。物料管理就是从整个公司的角度来解决物料问题,包括协调不同供应商之间的协作,使不同物料之间的配合性和性能表现符合设计要求;提供不同供应商之间以及供应商与公司各部门之间交流的平台;控制物料流动率。
物料管理是企业内部物流各个环节的交叉点,它衔接了采购与生产、生产与销售等重要环节,关乎企业成本与利润的生命线,甚至关系到一个企业存亡。
建国初期的时候,我国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在很长一段时期里,我国企业的物料管理模式被深深地烙上了“计划”的印记,计划经济是什么表现呢?计划经济,顾名思义就是有规划、计划地发展经济。这样做的好处就是避免了市场经济发展的盲目性、不确定性等问题。计划经济是针对建国初期我国的国情而出现的一种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主要解决三个问题: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那么解决这三个问题的是谁呢?是政府,政府负责解决这三个问题,同时生产出来的大部份产品是由政府所拥有的,并且由政府去分配资源,不受市场影响。
计划经济体现在物料管理上,主要表现为:按产量指标粗略的制定物资计划、仅向少量指定供货商采购物资、无限量加大物资库存等现象非常多。随着后来市场经济的出现和发展,我国企业经过近三十年的改革与探索,在企业物资的计划、采购、使用、储备等管理环节上取得了很多进展和成果。物料管理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2、物料管理的内容
物料管理包括采购、验收、分类、发放、控制存量、呆废料处理等,物料的内容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用料计划与预算
在一个固定的生产周期中,预订所需物料的种类与数量。那么物料的预订是由谁提出的呢?是由生产部门根据生产实际提出的,生产部门提出用料计划,然后与采购部门协调制定预算。
物料采购占用了企业的大部分资金,所以如何科学合理的进行物料计划的制订是企业物料管理的首要环节。通常是生产部门先制订物料计划,然后采购部门根据物料计划制订预算,如果预算在合理范围内,就会进行物料的采购,物料采购回来之后,再对生产部门进行物料供应。
在建国初期的计划经济时代,物料计划的制订主要是以国家下达的产量为依据,物料的采购、使用和储备都是以满足产量为标准。到了今天,瞬息万变的市场对企业物料计划的制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需要综合内部各部门的信息进行物料计划的制订,这样做可以使物料计划更精准、更科学、更具有可操作性。具体来说,在企业的生产计划制订之初,物料部门会根据产品的特点和具体要求组织人员对物料市场进行调研,深入了解物料行情,掌握第一手价格资讯;生产部门则根据生产能力、预期产量、用户需求等因素,估算所需物料的数量、种类,然后提报物料需求清单;财务部门则负责提供流动资金的详细信息,以资金流来约束物料计划的规模。企业通过计算机系统综合处理各部门所提供的信息后,统筹安排企业的物料采购、使用、储藏等行为,最后再制订科学、合理的物料计划。
物料计划制订之后,由物料部门负责计划的落实以及监督任务,通过定期召开物料供应会议等形式,对物料计划的执行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科学的物料计划不但是其他物料管理环节的重要前提,也是有效避免物料浪费的重要保证。
(2)物料采购管理
物料采购管理主要包括采购的作业方式、采购预算、供应商的确定等。
我们都知道,物料采购资金量非常大,它是企业资金支出的一个重要关口,能不能把好这个关口是企业成本控制的关键。所以,在物料采购过程中实行比价、限价和定价采购制度是当前企业物料采购的主流模式。下面我们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三种模式。
① 比价采购
指的是在采购物料过程中实行的一种以综合对比为主要手段的物料采购管理制度。简单的说就是我们在采购之前要货比三家。那具体要比什么呢?在采购之前,物料的质量、价格、采购的中间费用、售后服务、供货商的信誉及货款的支付方式等等都是采购对比的要素。简单的说,我们可以遵循这样的一个原则,就是“同种物料比质量,同等质量比价格,同样价格比服务,同等服务比信誉,先比后买”,其实质就是通过对各要素进行综合比对,实现“物美价廉”的目标。
为什么企业在采购之前要货比三家呢?因为专业采购所买的东西可能是一台价值百万或千万元的设备,或者时年采购金额达千万元的零部件,这就要求采购人员必须谨慎行事。其实不同的供应商,他给你提供的报价单中所包含的条件往往是不一样的,所以采购人员在货比三家之后,必须将不同供应商报价中的条件转化一致后才能进行比较,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真实可信的比较结果。
企业实行比价采购,不但可以使物料市场的竞争更加活跃,使物料的性价比不断提升,还在无形之中拓展了企业的物料来源渠道。
② 限价采购和定价采购
限价采购和定价采购是比价采购的一种延伸,在特定的情况下能够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比如有些物料价格比较昂贵,如果大批量采购会占用比较多的资金,另外容易造成库存积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分批次多次采购,每次采购的数量比较少,每次采购的量只够满足当前的生产需要就可以了,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库存积压。那么针对这种物料,可以由企业物料部门在深入调查物料市场行情的基础上,向供应商拟定和公布企业所能接受的物料价格上限或具体数额,实行限价采购或定价采购。就是企业明确的发布公告,我能承受的价格上限是多少。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这样做可以使企业有效节省开支,为赢取更丰厚的利润打下坚实基础。我们根据物料的特点和需求,科学合理的运用比价采购、限价采购、定价采购等方式,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盲目采购、无计划采购、多头采购等问题,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善企业成本支出状况。
(3)物料仓储管理
物料仓储管理包括物料的检验、收料、发料、存储与呆废料的处理等。
(4)物料存货控制
物料存货控制是物料管理的中心,目的是配合生产实况,以最低的仓储量,提供最经济有效的服务。
说到物料存货,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觉得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物料存货量越大越好?还是存货量越少越好?这个也不能一概而论,对于有些企业来说,存储比较多的物料,可以满足即时生产的需要,而对于有些企业来说,存货量太大,就代表着库存加压,资金大量占用,还增加了物料管理的费用。但是,现在大多数企业都会秉承着这样一个原则,就是以最低的存货量,提供最经济有效的服务。
在早些年,尤其是计划经济年代,“物料储备越多越好”的观念曾经是企业的一种主流思想,很多企业简单地将“生产能力”和“仓储量”画上等号。尤其在物料相对紧缺的计划经济时期,充足的物料储备确实为扩大再生产提供了动力和保障。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大量的物料储备是保障生产正常运行的必要手段。这是在当时的那个特定的时代下,物料的存储会有这样的一个特点和趋势。
但是,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企业发现,生产物料的积压使企业承担了巨额的仓储费用,而且无限量地购买物料使企业的资金周转日益艰难,超额的物料储备让很多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所现代物料储备管理要求,企业在满足现实生产需求和扩大再生产需求的情况下,应该尽可能地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当然对于物料的存储情况也不能一概而论,比如有些物料可能进货比较困难,就需要区别对待,物料存储在执行过程中应该实行科学的物料分类管理。
① 比如:对于那些供应充足、随时可以买到的物料原则上不需要储存,再比如有些物料能够达到产销平衡,也就是产量和销量基本维持平衡,对于这种物料我们可以合理安排进货时间,比如从下订单到货运过来需要5天时间,那我们就提前5天订货,这样也可以实现物料不储存,而对于进货相对困难的紧俏物料则要备有一定的储存量,以满足不时之需;
② 另外,对物料储备量要实行实时监控,及时将储备情况向管理层上报,预防超量储存的现象发生;如果出现物料超量储存、积压的现象,企业内部能够代用的物料实行代用,无法代用的物料可与供货商进行协商退货,或与其他企业交换物料实现“双赢”。存货管理这一块非常重要,关于物料存储我们在后面的课程中还会详细给大家介绍。
3、物料管理的5R原则
物料管理部门应保证物料供应适时、适质、适量、适价、适地,这就是物料管理的5R原则,是对任何公司均适用的原则。
(1)适时(Right Time)
即要求供应商在规定的时间准时交货,防止交货延迟和提前交货。
为什么要防止交货延迟或者提前交货?延迟交货或者提前交货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首先我们看一下延迟交货,供应商延迟交货会增加成本,主要表现在:
① 由于物料延迟,车间工序发生空等或耽搁,容易导致员工的士气下降,导致效率降低、浪费生产时间;
② 为恢复正常生产计划,车间需要加班或在法定假期出勤,导致工时费用增加。
因此企业应尽早发现有可能的交货延迟。
在这里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企业也应该控制无理由的提前交货,有些同学可能会说,提前交货不是挺好的嘛,说明生产效率高啊,为什么要避免呢?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提前交货会增加收货方的成本,理由是:
① 交货提前会造成收货方库存加大,库存保管费用提高;
② 收货付款后,会占用收货方的流动资金,导致公司资金运用效率恶化。
在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按照法律规定,如果没有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交付货物,不论是延误交货还是提前交货都属于违约行为。如果供货方提前交货,收货方在收到货物之后立即付款,那么不但占用了收货方的资金,还要增加物料的保管费用。按照法律规定,如果供货方提出提前交货,收货方为了规避损失,一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处理:
① 如果采购方接到对方发出的提前收货通知,采购方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拒绝提前收货;
② 或者采购方接受货物后,仍可按合同规定的时间付款;并且可以要求供货方承担提前期内货物的保管、保养等费用;
(2)适质(Right Quality)
即供应商送来的物料和仓库发到生产现场的物料,质量应是适当的,符合技术要求的。那么企业如何保证物料的适质呢?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实现:
① 公司应与供应商签订质量保证协议;
② 设立来料检查职能,对物料的质量做确认和控制;
③ 必要时,派检验人员驻供应商工厂(一般针对长期合作的稳定的供应商采用,且下给该供应商的订单达到其产能的30%以上);同时不应将某个检验人员长期派往一个供应商处,以防其间关系发生变化;
④ 必要时或定期对供应商质量体系进行审查;
⑤ 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比,促进供应商之间形成良性有效的竞争机制;
⑥ 必要时,邀请第三方权威机构做质量验证。
(3)适量(Right Quantity)
采购物料的数量应是适当的,即对买方来说是经济的订货数量,对卖方而言为经济的受订数量。那么如何确定适当的订货数量?应考虑以下因素:
① 价格随订货数量大小而变化的幅度,一般来说,订货数量越大,价格越低;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需要衡量,订货量大,价格能够降低到什么程度?这个价格降低的幅度是否能够抵消企业的运营成本以及仓储和管理费用,然后综合衡量订货的数量。
② 订货次数和采购费用;也就是企业需要衡量,我是一次订购的数目比较少,多次采购划算,还是说我一次订购数目比较多,少次采购更经济。
③ 库存维持费用和库存投资的利息。你把货运到仓库之后,不能说我把货往仓库一堆就不管了,我们要对物料进行维护和保养,有些物料对于储存的环境有很严格的要求,像羊毛、丝绸,对存放的空间和环境温湿度都有严格的要求,稍有疏忽就会导致面料发生霉蛀和损坏。所以我们必须考虑如果物料进货量过大,我们用来储存、保养和维护物料所花费的资金到底划不划算,如果这笔钱拿去做其它项目的投资是不是收益更大?这些都要去考虑和衡量。
(4)适价(Right Price)
价格永远是采购活动中最敏感,也是最焦点的话题,企业在采购活动中最关心的要点之一就是采购能为企业节省多少采购资金,所以采购人员不得不把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跟供应商的“砍价”上。物品的价格跟很多因素都有关系,比如与该物品的种类、是否为长期购买、是否为大量购买及市场供求关系有关,同时与采购人员对该物品的市场状况熟悉状况也有关系,如果采购人员没能把握市场脉搏,供应商在报价时就有可能“蒙骗”采购人员。
适价是指物料的采购价格直接关系到最终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在确保满足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力争最低的采购价格是采购人员最重要的工作。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采购部门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 选择和确定合适的供应商;
② 使用任何一种合适的定价方法;
③ 对物料提出替代品。尼龙拉链、树脂拉链。采购部门通常能够提供出目前在用物料的替代品,而且它也有责任提请使用者和申请采购者关注这些替代品。当然,是否接受这些替代品要由使用者/设计人员最终作出决定;
(5)适地(Right Place)
俗话说,天时不如地利,企业在采购的时候,往往容易在与距离较近的供应商的合作中取得主动权,近距离供货不仅可以使买卖双方沟通更方便,处理事务更快捷,也可降低采购的物流成本。所以,在采购过程中,物料原产地的地点应适当,与使用地的距离越近越好。距离太远,运输成本大,也会影响价格,同时沟通协调、处理问题很不方便,容易造成交货延迟。
4、物料管理部门的职能
一般来说,物料管理部门的职能包括以下方面:
① 计划控制
根据项目合同交货时间表、车间生产计划和项目技术文件等确定物料需求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和项目技术更改通知等文件随时调整物料需求数量,控制项目材料采购进度和采购数量。
② 生产计划
根据项目合同交货时间表和材料采购进度制订车间生产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和项目计划随时调整,使车间生产计划与项目合同交货时间表保持一致。
③ 采购
根据车间生产计划对生产所需的物料进行准确分析,并制订完整的采购计划;严格控制供应商的交货期和交货数量。
④ 质量控制
对供应商所交货物及时进行来料检查,及时发现来料的质量问题以便供应商有足够时间处理或补发产品,保证车间及时得到物料供应,保证发送到车间现场的物料全部是合格产品。
⑤ 物料收发
负责物料的实际接收处理、验收、来料质量检验,以及将物料向使用地点和仓储地点发送。
⑥ 仓储
对接收入库的物料以正确的方式进行保管、储存,对储存过程中可能变质或腐蚀的物料,应采用防腐蚀和变质的方法进行清洗、防护、特殊包装和存放。
⑦ 库存控制
定期检查物料库存状况,加强物料进出库管理;随时掌握库存变化情况,发现任何异常(包括呆滞料,库存积压或0库存)情况,及时向采购部门通报。
当然,并不是所有公司的物料管理部门都包括上述所有职能。根据公司规模大小,公司业务性质不同以及公司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物料管理部门的职能也会有所差别。
二、服装物料管理的分类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要对服装的物料管理进行分类?我们知道,服装生产中所需的物料种类非常多,有面料、辅料、机器设备等等,每一个大类中又包含很多小类,仅仅纽扣可能就有几百种。这就使得物料的管理和维护变得非常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对物料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就显得非常重要。物料分类是进行物料管理的基础,如果没有良好的物料分类体系,所有物料都堆放在一起,不给它归好类,仓库就变成垃圾场了是不是,企业也不能有效地进行物料管理。所以为了便于管理,必须要对物料进行合理的分类,下面我们来看几种比较常见的物料分类方式:
1、按物料在生产中的作用分类
(1)主原材料。指构成产品的主要物料,如:面料、辅料等;
(2)辅助材料。在生产中起辅助作用,但不构成主要实体的材料,如:润滑油、纸张、划粉等;
(3)生产工具。生产过程中使用、消耗的各种刀具、量具等,如:剪刀、尺子、缝纫针等;
(4)半成品、成品。如:领、袖、裤腿等;
(5)动力。特殊辅助材料之一,如:电力、蒸汽等;
(6)配套件和备用件。指用于维修配套机器设备而备用的配件和备件,如:轴承、齿轮等。
按物料在生产中的作用分类有什么好处呢?这种方式便于制定物料的消耗定额、计算各项物料的需求量、核算产品的成本、确定流动资金定额。
2、按物料的自然属性分类
(1)金属材料。如:金属纽扣、缝纫针、大头针等;
(2)非金属材料。包括橡胶、水泥、纸箱、纸等;
(3)机电产品。包括缝纫机、电熨斗、仪表、各种工具等。
按自然属性分类,便于制订物料目录,也便于采购和保管。
3、按物料使用范围分类
(1)基本建设用料。如;钢筋、水泥等各种建筑材料;
(2)产品生产用料。如:服装面料、辅料等;
(3)技术措施和技术改造用料
(4)经营维修用料
(5)科学研究、开发新产品用料
(6)工艺装备和设备制造用料
按使用范围分类,有利于企业对物料的使用进行核算平衡。服装生产企业多以第一种分类方法(按物料在生产中的作用)对物料进行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