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南方剧种
(一)赣剧:
1、形成:赣剧的高腔历史最悠久,其前身为弋阳腔。弋阳腔起源于明初,盛行于明代中叶,距今约四五百年。明代由于南方的经济条件较好,城镇文化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戏曲艺术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势头。当时较著名的有弋阳腔、昆山腔、余姚腔、海盐腔"四大声腔"。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推弋阳腔。关于弋阳腔古人多有记载:"自江以西为弋阳,其节以鼓,其调喧"(明·汤显祖,1550-1616);"弋阳错用乡语,四方士客喜闻之(明·顾启元)";"弋阳腔向无曲谱,只沿土俗,以一人唱而众人和之"(清·李调元,1734-?),等等。
2、唱腔特点:曲牌连缀的套曲形式。现存有80多个曲牌,结构完整,唱腔较粗犷、激昂,仍有帮腔形式,但已加了管弦伴奏。20世纪50年代后,古老的青阳腔也归人赣剧。青阳腔中有"滚调",唱腔因受昆腔影响,风格较古朴,典雅。
此外,赣剧还有其他多种声腔:"弹腔",又名"乱弹腔",是为皮黄腔,旋律比较平朴、简洁,板式及旋律变化手法不如徽剧、汉剧。"拨子"与徽戏拨子相近,用小唢呐或板胡伴奏,声调高亢激越。"文南词",原是江西的一种曲艺形式,分文词、南词、滩簧3种,曲调柔和优美、委婉文静,富有江南特色。滩簧原系苏滩,由浙江传人。"昆腔"系清末由浙江婺源徽班传人,曲调近苏昆,但用本地方言,唱法吐字不很讲究。"梆子",清末(1887)因河北梆子南下演出带入江西,为赣剧所吸收,曲调与河北梆子相似。
(二)湘剧
1、形成:高腔是湘剧的主要声腔。约在400余年前江西弋阳腔沿长江入湘后,结合了本地民歌和花鼓戏中的"打锣腔"等,逐步形成、发展成自己的高腔特色。
2、唱腔:湘剧高腔用中州韵、长沙语言,使用具有当地特色的打击乐器。湘剧高腔曲牌约有100多个,每个曲牌由"腔"和"流"组成。"腔"即帮腔,字少腔多,旋律性强,用打击乐伴奏;"流"即领唱的数唱形式,又叫"放流"或"滚多流少",音乐抒情性强,有的则"腔少流多",叙述性强,二者有机结合。各曲牌大多"眼起板落",即起在弱拍,停在强拍。五声音阶为主,徵调式较多,其他调式也有。有单板(或)、夹板(录)、散板等不同板式。
二、南方代表剧种
(一)赣剧:
1、形成:赣剧的高腔历史最悠久,其前身为弋阳腔。弋阳腔起源于明初,盛行于明代中叶,距今约四五百年。明代由于南方的经济条件较好,城镇文化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戏曲艺术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势头。当时较著名的有弋阳腔、昆山腔、余姚腔、海盐腔"四大声腔"。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推弋阳腔。关于弋阳腔古人多有记载:"自江以西为弋阳,其节以鼓,其调喧"(明·汤显祖,1550-1616);"弋阳错用乡语,四方士客喜闻之(明·顾启元)";"弋阳腔向无曲谱,只沿土俗,以一人唱而众人和之"(清·李调元,1734-?),等等。
2、唱腔特点:曲牌连缀的套曲形式。现存有80多个曲牌,结构完整,唱腔较粗犷、激昂,仍有帮腔形式,但已加了管弦伴奏。20世纪50年代后,古老的青阳腔也归人赣剧。青阳腔中有"滚调",唱腔因受昆腔影响,风格较古朴,典雅。
此外,赣剧还有其他多种声腔:"弹腔",又名"乱弹腔",是为皮黄腔,旋律比较平朴、简洁,板式及旋律变化手法不如徽剧、汉剧。"拨子"与徽戏拨子相近,用小唢呐或板胡伴奏,声调高亢激越。"文南词",原是江西的一种曲艺形式,分文词、南词、滩簧3种,曲调柔和优美、委婉文静,富有江南特色。滩簧原系苏滩,由浙江传人。"昆腔"系清末由浙江婺源徽班传人,曲调近苏昆,但用本地方言,唱法吐字不很讲究。"梆子",清末(1887)因河北梆子南下演出带入江西,为赣剧所吸收,曲调与河北梆子相似。
(二)湘剧
1、形成:高腔是湘剧的主要声腔。约在400余年前江西弋阳腔沿长江入湘后,结合了本地民歌和花鼓戏中的"打锣腔"等,逐步形成、发展成自己的高腔特色。
2、唱腔:湘剧高腔用中州韵、长沙语言,使用具有当地特色的打击乐器。湘剧高腔曲牌约有100多个,每个曲牌由"腔"和"流"组成。"腔"即帮腔,字少腔多,旋律性强,用打击乐伴奏;"流"即领唱的数唱形式,又叫"放流"或"滚多流少",音乐抒情性强,有的则"腔少流多",叙述性强,二者有机结合。各曲牌大多"眼起板落",即起在弱拍,停在强拍。五声音阶为主,徵调式较多,其他调式也有。有单板(或)、夹板(录)、散板等不同板式。
(三)黄梅戏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省黄梅县,发展壮大于安徽省安庆市。
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香港、台湾等地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黄梅戏是由山歌、秧歌、茶歌、采茶灯、花鼓调,先于农村,后入城市,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一个剧种。它吸收了汉剧、楚剧、高腔、采茶戏、京剧等众多剧种的因素,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点。
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
(四)越剧
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为主,艺术流派纷呈,公认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福建、江西、安徽等广大南方地区,以及北京、天津等大部北方地区,鼎盛时期除西藏、广东、广西等少数省、自治区外,全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