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同学您好,此页面仅供预览,在此页面学习不会被统计哦! 请进入学习空间后选择课程学习。

曲艺音乐-北方主要曲种赏析与学习(对照教材谱例)

一、京韵大鼓


1.《丑末寅初》

《丑末寅初》又名《三春景》,最初只作为《南阳关》的“帽儿”演唱,后成为独立唱段,也是刘宝全的著名代表作之一。这一唱段以极简练的笔触,形象地描述了在丑末寅初这一时辰里(清晨四时前后),中国吉代人民的生活情趣。唱词将口语与文言相结合,行人、渔翁、樵夫、农夫、学生、佳人、牧童各类人物在唱词中相继出现,体现了“一日之计在于晨”的生动景象,犹如一幅生动古朴的田园画卷。


2.《剑阁闻铃》

《剑阁闻铃》寒一 篇优美动人的悲情诗,唱词系清代文人韩小窗所作的子弟书《忆真妃》。最早在山东大鼓中演唱,后经骆玉笙与韩永禄合作在20 世纪40年代编创,成为骆玉笙的代表曲目之一。唱段描写唐玄宗在杨贵妃缢死于马嵬坡后,逃难西行入蜀,夜宿剑阁。时值深秋,是夜风雨交加,檐前铃铎随风作响,唐玄宗闻铃思旧,不胜凄切,追思杨贵妃,百感交集。骆玉笙韵味浓郁、如泣如诉的演唱,将唐明皇对杨贵妃的思念之情,倾吐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



二、西河大鼓

《玲珑塔绕口令》又名《玲珑塔》,是马增芬著名代表曲目之一。描写了一位老僧的八位徒弟因受惩戒而被罚数玲珑宝塔的故事。唱词以绕口令的形式对十三层玲珑宝塔的景致反复数唱先数单层,从一层一直数到第十三层,“玲珑塔来塔玲珑,玲珑宝塔第一层。一张高桌四条腿,一个和尚一本经,一个饶钱一口馨,一个木鱼子一盏灯,一个金铃整四两,西北风一刮,就喂哩喂楞响喂儿喻”。之后数双层,从十二层往下数到第二层。演唱时速度越来越快,越唱越紧,节奏灵活,速度多变,最后用一句尾腔收住全段。此唱段虽非长篇大段,却对演员的吐字用气要求极高。全篇大量的垛词、垛句,而马增芬却能在极快的节奏中吐字干净利落,旋律起伏有致,显示了“马派”西河大鼓轻快酣畅的艺术风格。




三、单弦牌子曲


《杜十娘》是单弦牌子曲中的著名曲目,由石慧儒演唱,取材于明人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明代京城名妓杜十娘与书生李甲相恋,自赎脱籍,从李乘舟归家。行至长江瓜洲,邻船富商孙富见十娘貌美,便以高价诱惑李甲转卖十娘,李甲居然应允。十娘悲愤不已,出示所藏珍宝,怒斥李甲和孙富,沉宝投江。此唱段由[曲头]-[数唱]-[南城调]-[四板腔]-[湖广调]-[云苏调]-[流水板]组成。在这七个段落中,[曲头]、[数唱]重在交代故事情节,[南城调]、[四板腔]、[湖广调]着意刻画杜十娘的内心活动,[云苏调]和[流水板]则意在推动全曲进入情绪热烈的高潮。



四、山东琴书


《梁祝下山》是山东琴书的代表性唱段。20世纪50年代初,在作曲家安波的支持下,山东琴书演员邹环生根据邓九如演唱的传统唱段《梁祝下山》,吸收川剧《柳荫记》中《山伯送行》和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十八相送》的唱词改编加工而成。内容讲述了祝英台女扮男装到杭州尼山读书,与同窗梁山伯结为知己。三年后,英台接到父信返家,山伯特地送行。临别时英台想把自己的终身当面相许,但为封建礼教所约束,难于启齿,只好借物暗喻,吟诗诉情。此段《梁祝下山》唱词富于诗意、风趣幽默,唱腔清新优美、情景交融。通过[凤阳歌]、[垛子板]、[吹腔]三个曲调的有机结合,生动地刻画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人物形象以及丰富的内心世界。



五、河南坠子


《凤仪亭》是河南坠子名家乔清秀的代表性唱段之一。内容讲述了东汉末年,董卓依的故事。



六、天津时调


《秋景》是王毓宝的著名唱段。描绘了秋季来临时大自然的许多变化,各种夏日昆虫无法生存的凄凉景象。此唱段篇幅不长,但演唱者凭借高亢洪亮的嗓音,婉转自如的行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