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服装生产周期
作业时间是决定产量的依据,而生产周期是决定作业日程的依据。根据生产周期,可推算出制单任务书的开工日期和完工日期,即可编制出产品制造过程的日程计划。
一、生产周期的构成
1、生产周期的定义
生产周期是指产品从开始投产至产出的全部时间,生产周期一般以天为单位。例如,某服装生产从开始投产到产品正常情况下需要10天完成,则10天则为该产品的生产周期。
生产周期不仅包括加工时间,还包括停放时间、搬运时间,所以生产周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努力缩短生产周期是生产管理的重要目标。缩短生产周期可以减少在制品,提高生产率,加速资金周转,进而缩短交货期,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
所以现在很多服装企业都致力于降低服装生产周期,提高生产率。2018年7月,雅戈尔斥资一亿元建立了雅戈尔西服智能工厂,使西服的生产周期从原来的15天缩短到2天。这个智能工厂专门用于生产市场售价在6800元以上的高级定制西服套装。
雅戈尔的智能工厂采用全吊挂设备,这里的每个吊挂架上都有一个编号,这个编号就是这套西服的“身份代码”,包含着诸如面料、尺寸、工艺标准等所有信息。而这些信息通过每个工位前的一个专属平板电脑显示给工人。这样,在布料到达工位的同时,工人已经了解了这套西服的工艺要求,在缝制的时候就不会出现偏差。
而且雅戈尔的吊挂系统可以让上衣和裤子智能配对,这可以说是非常先进的。它通过控制系统发出指令,布料就能“知道”自己要去哪些地方做哪些事情,从裁剪完毕的零碎布料到变成一套直接可以销售的成衣,全程“脚不沾地”,都在吊挂系统上完成,大大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成本。
“70多片布料,300多道工序,以前生产一件量身定制的雅戈尔西服需要花15天的时间,现在只需要2天。智能工厂上线之后,预计年产量可达14万套以上,从产能上来看,提高了20%。
2、生产周期的构成
我们之前讲过,产品的生产时间由作业时间、多余时间和无效时间构成。其中,产品的作业时间由加工、搬运、检查和停放四个部分组成,所以,生产周期由加工、搬运、检查和停放这四个生产过程的时间,以及多余时间和无效时间构成。生产周期构成如图所示。
① 加工时间:由单件产品的标准作业时间和产品数量决定
② 检查时间:由单件产品检查时间和被检查产品的数量决定
③ 搬运时间: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考虑
④ 停放时间:停放时间由加工等待和批量等待时间构成,一般考虑加工等待时间。
设置停放时间的优缺点
优点:
可以防止计划不周和设备事故等所产生的停工现象
由于有一定的在制品,可以减少停工待料,使作业秩序稳定,保证作业生产计划进行,确保交货期。
通过减少等待时间,可以促使操作人员和作业现场管理人员重视交货期,并努力提高生产效率。
缺点:
停放时间过长,会使在制品增多,导致生产周期相应延长。
由于在制品过多,在生产过程中整理在制品或寻找在制品的时间增多,在制品丢失、破坏、质量下降等机会增多,不仅降低了作业效率,而且容易产生不合格品。
在制品数量增多,使流动资金周转下降,利息支付额增大。
⑤ 多余时间:由于产品设计、技术规程、质量标准等不妥当,如采用效率低的缝纫工艺而增加的作业时间。
⑥ 无效时间:由管理不良或操作者失误造成
在少批量产品的生产周期中,停放时间所占的比率一般较大。在实际生产中,将停放时间控制在最小限度内是一件困难的工作。停放时间属于生产周期中的宽裕时间,如果对生产周期中的停放时间估计过少,那么,所编制的日程计划就难以完成;相反,如果对停放时间估计过多,又会导致在制品数量增加或生产周期延长。
二、日程计划的确定
日程计划是为了达到按期交货的目的,按照产品的加工工艺顺序,以“日”或“小时”为单位,妥善安排各工序的开始和结束日期。
任何一个客户,对服装生产企业的要求是:合理的价格、稳定的品质、良好的服务、按期的交货。客户向生产企业下订单,目的就是要盈利。假如企业不能保证客户的上述条件,就不能把新客户变成老客户,所以说生产企业以最快的时间交货,是争取订单、保住客户以及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条件之一。
一般的订货型生产日程通常使用逆向排程法,以销售计划的供货日确定生产计划、物料计划、采购计划。
例:某服装厂接受某一订单,订单数为2000件,其所需时间为:
(1)标准生产时间15天
(2)物料采购时间3-10天,用订单方式订购
(3)物料运输时间5天
(4)物料检验时间2天
(5)物料宽裕时间3天
(6)成品完成到出货存放时间为2天
我们可以看出,该订单从接订单到交货需要的时间为37天。假设X日为生产完成日,那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些具体的时间来逆向推出每一项任务的开始实施时间和结束时间,并由此做出日程的计划安排,同时依照此计划的时间予以控制,如果任何一个工作环节发生了滞后,就会导致后续工序跟着滞后。
另外,我们需要对产品使用的面料、辅料进行分析,哪些物料采购时间长,要依照顺序排列。对采购时间较长的,可以在厂内随时备用适当的存量,如纽扣、衬布等,不以订单来购料,或在订单确定后,即开始备料,不要等生产计划发放时再备料,这样可以节约时间。如对少数贵重材料可采取快速运输和品质免检的方式。
第四节 服装生产计划的实施
一、生产计划实施的任务
生产计划实施的具体任务包括:
(1)根据品种、数量、期限和生产成本指标的要求,妥善安排作业进度和生产能力负荷进度,做到负荷饱满、均衡。
(2)按照生产作业进度的要求,做好各项生产作业准备。
(3)严格控制生产作业进程,及时发现各种偏差,采取对策纠正偏差,消除可能造成偏差的因素。
(4)定期核实、汇总和分析生产作业进度计划及其执行的系统资料,提出改进生产管理和提高生产效率的建议。
根据以上四项基本任务,生产计划的实施与控制可以分为:作业安排、作业分配、作业控制和作业结束四个阶段。作业安排就是作业日程计划,前面已经介绍过,本节主要介绍的是作业分配部分。
二、作业分配的原则
作业分配是日常生产管理的重要活动之一,它依据作业日程计划,将作业分配到每个作业者和设备中,同时指派有关部门或人员准备作业,从而保证生产作业计划付诸实施。
1、生产流程的衔接
同一件产品,在生产流程的时间安排上要能衔接,这样半成品的流动才会顺畅,部门与部门之间才能保留1/3或半天的缓冲量,以免衔接不上或堆积太多。
2、严格遵照“生产制造单”组织生产
生产制造单是实施生产任务的一种指令性文件,内容主要包括:产品款式、数量、尺码分配、缝制工艺与包装要求、交货期等,应严格按照生产制造单要求确定作业日程计划,并组织生产。
3、工作分配的原则
在许多生产企业常见以下现象:订单未能按照与客户签约的日期如期交货,导致客户天天催货,业务人员急于应付,天天变动出货计划,生产部门天天加班,造成产品品质不稳定和效率低下的恶性循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销售部门没有销售计划
(2)销售部门没有按照销售计划接受订单,大量超额接单。
(3)生产部门没有进行生产能力的分析
(4)生产计划与销售计划不同步
(5)物料控制与生产计划不同步
(6)面、辅料的采购等延迟或品质不良
(7)生产中品质不良需要经常返工重做
(8)进度管理制度执行不严
(9)紧急订单插入太多
(10)生产能力未达到生产计划标准
以上种种情况,会导致两种极端情况发生:第一种情况是不需要交的货生产了一大堆,积压在仓库里;第二种情况是急需交的货生产不出。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在安排工作时,应遵循以下优先原则:
(1)交货期原则
根据不同客户提出的交货期要求,妥善安排各种产品的作业顺序。交货期急的,优先安排生产,这是编制日程计划的基本原则,也是提高企业信誉的重要措施;
(2)客户原则
在众多的客户中,有轻、重之分,重要的客户应作重点安排;
(3)瓶颈原则
对机器负荷大的工序要予以注意,不可出现停产现象;
(4)工序原则
工序越多,工序所需时间就越长,在时间上要充分注意。
三、作业分配的内容
(1)确定产品的规格
(2)准备所需的物料
(3)给操作者分配工作,如发放领料单和工作卡等。
(4)安排上机优先顺序
(5)供给必要的物料
(6)准备作业所需的机器设备
四、作业分配的方法
在生产车间负责分配作业的工作人员一般是派工员或车间主任。派工员或车间主任按照安排好的作业顺序,以某种简单明了的方式向操作者下达作业指令。其具体方法因工厂的具体情况不同而异。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作业分配方法。
1、作业传票
作业传票(派工单)是生产管理人员向生产人员派发生产指令(开始作业、发料、搬运、检验等)的单据。在进行作业分配时,通常使用各种作业传票指示操作者相关的作业内容、作业要求和作业时间等。常用的传票有以下几种:
(1)出库票
出库票指示仓库负责人按规定数量及时发放作业所需的物料或零部件。使用出库票,可以确保物料按计划出库,报告物料出库结果,防止浪费物料,便于对物料进行管理,使仓库管理有条不紊,保证产品成本中物料成本的真实性。
(2)作业票(工票)
作业票根据短期日程计划发放,用于指示作业人员或作业班组开始某项作业。在单件生产和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中,常用作业票指挥生产活动。
作业票分为单工序作业票和多任务作业票。使用作业票,可以实现作业的计划性,使操作者根据作业票加工产品;防止生产的盲目性,保证产品按期交货;掌握作业进度;掌握各项作业的实际工时耗用情况,并作为计算产品工时费用的重要依据。
(3)搬运票
搬运票是指示专职搬运工把物料由一个场所搬到另一个场所的作业传票。在现代化大生产中,设置专职搬运工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有效地利用搬运工具,减少搬运时间。
(4)检查票
检查票用于记录检查结果。作业结果的检查栏目一般设在作业票上,而不另行使用检查票。但对于某些需要保留记录的重要检查项目或产品的最终检查,则需要使用检查票。
(5)工具票
工具票用于指示工具管理部门为某项作业准备必要的工具,一般与作业票同时发放。
(6)作业指导书或标准作业指示卡
一般与作业票同时发放。它不用于分配作业,而是指导现场的作业人员如何正确地进行作业,适用于非标准化产品或尚未定型生产的产品。
综上,生产管理部门依据日程计划,以发放传票的方式向作业现场及有关部门分配作业,实施日程计划。通过对完工后的各种传票的整理、分析,掌握日程计划的执行情况并进行作业控制。
各种传票在生产管理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图
2、管理板
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中,一般以3天到一周为期编制小日程计划,并进行作业分配。在计划期内,由于常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致使日程计划不能如期完成。为了维持正产的生产秩序,应及时调整日程计划表和各种作业传票。这是一种工作量大并且非常麻烦的工作,利用管理板则可适应各种意外变化,既能代替小日程计划,又能进行作业分配,它是一种有效的现场管理工具。
管理板的形式如图所示。管理板的竖栏可以是作业者姓名,也可以是设备名称或代号。管理板的横栏是日期,每日为一大格,将一大格分为四个小格,每小格表示2h,一大格表示一天的作业时间,板上共有31个大格。
派工员根据日程计划的要求在管理板上从左向右顺序排列各项作业,作业者根据管理板规定的开工和完工日期进行作业。从管理板上可以了解到车间内每个操作者的负荷和剩余能力的情况。运用管理板可以灵活地适应日程的变化,也可以重新组织日程计划。管理板除实现派工这一目的外,还兼有编制小日程计划、负荷计划的作用。
3、生产排期表
生产排期是安排各环节生产进度的一份重要文件,根据订单的交货期,计划编制了纸样、样衣、裁剪、缝纫、车间尾期、包装、出货等各环节的具体工作与时间安排,生产部根据此文件安排订单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