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同学您好,此页面仅供预览,在此页面学习不会被统计哦! 请进入学习空间后选择课程学习。

第二章 服装企业组织与部门职责

这一章主要给大家介绍服装企业中都有哪些具体的组织和部门,以及各个组织都有哪些具体的职责。了解企业的组织模式有助于我们掌握服装企业的整个运作过程,也有助于我们对服装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第一节 服装生产类型与运作过程

生产类型是什么?说简单点,生产类型就是一个企业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进行生产的。服装生产类型,也就是服装通过什么方式来生产?这是影响整个生产过程的主要因素,也是企业设计生产系统首先要确定的问题。不同的服装企业在产品结构、生产方法、设备条件、生产规模、专业化程度等方面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都直接影响生产过程的组织。因此,对于服装企业的生产类型必须要有明确的划分。

一、服装企业生产类型

1、按企业接受生产任务的方式

按接受生产任务的方式,服装企业生产可分为订货型生产和预测型生产两种生产类型。

1)订货型生产(Make To OrderMTO

指按用户的订单进行生产。生产出的成品在品种规格、数量、质量和交货期等方面是各不相同的,按合约规定按时、按量、按质交货。用户可能对产品提出各种要求,经过协商,以协议或合同的形式确认对产品性能、质量、数量和交货期的要求,然后企业组织设计和生产。

按照订货型生产的企业在接到订单之前,不储存任何产品,包括面料和辅料。当接到订单后,企业再根据要求,在规定的期限内去采购物料,并完成生产。或者由客户提供生产所需的全部物料,企业只负责生产。这种生产类型的企业不会出现产品过剩(产品库存),理论上说这种类型的企业它基本不承担什么风险,因为它自己本身没有库存,所以没有资金的积压,但是这种企业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一定要保证如期交货,这对于企业的信誉非常重要。

这种生产类型的优点是投资少、风险小、适应性强、占用场地少。其缺点是利润低、竞争能力小、不能承接特殊加急订单。

 2)预测型生产(Make to StockMTS

也称“备货型生产”,是指在没有接到用户订单时,经过市场预测按已有的标准产品或产品系列进行的生产,生产的目的是补充成品库存,通过维持一定量成品库存即时满足用户的需要。

这种生产类型需要对市场有深刻的了解和研究,对于服装企业来说,如果选择预测型生产模式,那么其服装的款式、面料、颜色等都应符合市场的要求,由生产企业自行决定服装款式、规格、数量的生产。一般来说,企业根据上年销售情况和市场预测,已经准备好部分面料和辅料,当通过订货会接到订单后,就可以立即组织生产。

预测型生产的特点是“以产定销”,所以工作量稳定在一定的生产水准,但如果对市场预测失误,比如过高的预测了市场需求,或者生产的产品不符合消费者的预期,将会产生库存和资金积压。为了防止库存积压和脱销,生产管理的重点是抓供、产、销之间的衔接,按“量”组织生产过程各环节之间的平衡,保证全面完成计划任务。这种生产方式通常是标准化地、大批量地进行轮番生产,其生产效率比较高。

2、按生产产品的数量和品种划分

按企业生产产品的数量和品种数,服装生产一般可分为以下三种生产类型:

1)大量生产(Mass production

大量生产是指在较长时间内接连不断地重复制造品种相同的产品生产。

大量生产的特点:产品品种少,产品产量大,生产比较稳定,工作地长期固定要完成同种产品的一、二道工序,专业化程度较高。

大量生产一般是采用流水线、自动线等先进的生产组织形式,操作工人往往固定从事一种劳动,这样有利于提高工人的操作熟练程度和劳动生产率。大量生产可能是简单生产,比如服装企业的电脑开袋机、钉扣机,也可能是复杂生产,比如汽车或者大型电器的流水生产线。

大量生产的关键:如何变顾客个性化的产品为标准化的模块。行业性质决定是否可使用大量生产策略,一般来说无标准化,或标准化程度低的行业不适合大量生产。

大量生产的实质:一般认为大量生产的经济性来自“规模”,即提高产量,使每一单位产品所分担的固定成本下降,从而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即“规模经济”。

大量生产方式的典型案例,是美国的福特制,福特汽车创立于1903年,当时年产量1700多辆。1913年,福特建立了汽车业的第一条生产线,原来装配一辆汽车需要728个小时,而流水线作业使一辆汽车的装配时间缩短到12.5个小时,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随着汽车成本的一天天下降,大量汽车被卖出去刺激产量的增加,产量的增加使得生产的成本继续下降。这就是大量生产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2)批量生产(Batch production

批量生产是指企业(或车间)在一定时期内,一次出产的、在质量、结构和制造方法上完全相同产品(或零部件)的数量。比如:拉链。

在批量生产过程中,工人能够比较长期地从事一种作业,易于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因而劳动生产率较高、经济效益较好。大家思考一下,批量生产的数目越大越好吗?批量并不是越大越好。如果批量过大,会造成生产周期长,原材料、半成品存储量过多,进而占用较多的资金和较大的生产面积,影响经济效益的提高。企业要经济合理地组织批量生产,必须根据社会需求,市场预测、产品成本、机器设备利用状况等多种因素,确定合适的批量生产。

3)多品种、小批量生产

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是指在规定的生产期间内,作为生产对象的产品种类(规格、型号、尺寸、形状、颜色等)较多,而每个种类产品生产数量较少的一种生产方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的喜好趋于多样化,追求有别于他人的高级的、独特的和流行的商品。在这种趋势下,企业产品的多样化也就成了一种必然趋势。ZARA,一周更新两次产品。

其实服装产品在刚刚开始上市的时候,大多都会经历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过程,因为一个全新的服装产品刚刚上市,企业无法预估消费者对于它的接受程度,所以只能通过多品种,小批量来试探消费者的反应,一旦消费者对某种款式接受程度高,就可以转为大批量生产,如果消费者不接受,就会被市场淘汰。这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比较保险的方式。

当然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也有它的缺陷,一般来说,这种生产方式与大批量生产方式相比,效率低,成本高,不容易实现自动化,生产计划与组织较复杂。另外,随着市场上产品的多样化,以及新产品的层出不穷,也会导致一些产品还未过时、仍有使用价值就遭到了淘汰,极大的浪费了社会资源。

3、按企业产品的形式划分

按企业产品的形式划分,企业又可分为以下物质型生产和服务型生产。

1)物质型生产

生产的产品是可存储的物质产品,资本密集、可计量,以质量、成本、交货期作为绩效评价依据。

2)服务型生产

这类企业的产品不是物质产品,而是无形的产品“服务”,如服装销售、服装连锁店等,与顾客直接接触,其产品特点是不可存储、难以计量,以顾客的满意程度作为绩效评价依据。选择题D

4、服装流水线生产类型

服装流水线生产类型是指服装企业中的同一种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按工艺规程规定的速度和路线,一件接一件地按一定的生产节拍流水般地通过所有工序,直至产品制成。其特点如下:

1)工作场地专业化程度高

2)产品在工序间作流水式单向流动

3)各道工序工作地的数量同各道工序的生产时间比例一致

4)按某一生产节拍进行加工,在一定的节拍时间内投入和产出产品

    流水线生产进一步加大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它要求工人进行高强度,高密度作业。流水线生产最理想的是应用机械化传递,但这也不是必要条件。例如,一排工人排坐在一起,每人做一道工序,做完即传到下一道工序,无论有无机械化传送装置,都可以看做流水线生产作业。

5、服装大批量定制生产类型(MassCustomizationMC

大批量定制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大批量,一个是定制,所以大批量定制是指以近似大批量生产的效率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是将产量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兼顾了,听起来感觉很不错。

“大批量定制”是将两种完全不同生产方式,即大批量生产和定制生产组合在一起,它是21 世纪的主流生产模式。它结合了定制和大批量生产两种方式的优势,既满足了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大批量又可以保证企业较低的生产成本和较短的交货期。也就是说,定制产品的成本要像大批量生产的成本那样低,定制产品的交货期要像大批量生产的交货期那样短,定制产品的质量要像大批量生产的质量那样稳定,然而产品却是定制的、独一无二的、单件的。这听上去是不是很美好?大批量定制的核心是以大批量的效益进行定制产品的生产,满足用户的个性化和定制化需求。

二、服装生产运作过程

1、生产过程构成

生产过程是指从投料开始,经过一系列的加工,直至成品生产出来的全过程。一般来说,服装企业为了进行某种产品的生产,需要进行与产品生产过程有关的其他活动,比如:生产技术的准备、机械设备的维修等等。因此,服装企业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服装生产技术的准备过程

指产品在投入正式生产前所进行的各种生产技术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服装款式的设计、工艺设计、工艺设备的准备、服装样板的制作、服装材料的准备以及工时定额的制订和修改等。

2)服装主要生产过程(核心部分)

直接为完成某种服装成品所进行的生产活动,包括服装面料和辅料的排料、画样、裁剪以及衣片的缝制、熨烫、包装等生产活动。

3)服装辅助生产过程

是指为保证服装生产过程正常进行所必须的各种辅助生产活动,比如:设备的维修、包装材料加工等工作。

4)服装生产服务过程

指为保证服装正产生产所进行的各种生产服务活动。比如:服装面料和辅料的采购与供应,原材料、半成品、生产工具等的保管与收发,厂内外的运输等。

2、服装生产主要运作流程

按照服装主要生产过程中工艺加工的速度,生产过程可分为若干相互联系的生产阶段,即:裁剪、缝纫、整烫、包装阶段,每个生产阶段按劳动分工和使用设备及工具的不同,有可划分为不同的工种和工序。

不同的服装企业由不同的组织结构、生产形态和管理目标,但其生产过程基本一致。服装企业的生产运作流程大体上由以下十道主要生产单元和环节组成。


1)订单咨询

当服装企业接到订单后,要对客户的订单进行详细咨询,比如:客户对产品的要求、款式更改、使用的材料、订单数量、交货期等作详细了解,并取得双方的确认。

2)服装设计

一般来说,大部分大、中型服装厂都有自己的设计师设计服装款式系列。服装企业的服装设计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成衣设计,根据大多数人的号型比较,制订一套有规律性的尺码,进行大规模生产(设计时不仅要选择面料、辅料,还要了解服装厂的设备和工人的技术);第二类是时装设计,根据市场流行趋势和时装潮流设计各款服装。

3)纸样与工艺设计

当服装设计的样衣为客户确认后,下一步就是按照客户的要求绘制不同尺码的纸样。将标准纸样进行放大或缩小的绘图,也就是纸样的推板放码。目前,大型的服装公司多采用电脑来完成纸样的放码工作。在不同尺码纸样的基础上,还要制作生产用纸样,并画出排料图。在纸样设计的基础上,编制生产工艺技术文件。

4)生产准备

生产前的准备工作很多,比如对生产所需的面料、辅料、缝纫线等材料进行必要的检验与测试;材料的预缩和整理;样衣的缝制加工等。

5)生产与工作安排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编制各生产部门的工作安排,明确完工的日期,详细制订每天的工作计划。

6)裁剪

一般来说,裁剪是服装生产的第一道工序,其内容是把面料、里料及其他材料按排料、划样要求剪切成衣片,还包括排料、铺料、算料坯布疵点的借裁、套裁、验片、编号、捆扎等工作。

7)缝制

缝制是服装加工过程中技术性较强,也较重要的加工工序。按不同的款式要求,通过合理的缝合,把各衣片组合成服装的一个工艺处理过程。所以,如何合理地组织缝制工序,选择缝迹、缝型、工具和机器设备等都十分重要。

8)熨烫工艺

服装制成后,经过熨烫处理,会达到理想的外观,使其造型美观。熨烫一般可分为生产中的熨烫(中烫)和成衣熨烫(大烫)两类。

9)成衣品质控制

是使产品质量在整个加工过程中得到保证的一项十分必要的措施,是根据产品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质量问题,制定必要的质量检验标准。包括:样板复核、面辅料质量控制、裁片质量控制、工艺质量控制和成品质量控制等。

10)后处理

包括包装、储运等内容,是整个生产过程中的最后一道工序。操作工按包装工艺要求将每一件整烫好的服装整理、折叠好,放在胶袋里,然后按装箱单上的数量分配装箱。

服装企业为了按时交贷,赶上销售季节,在分析服装产品的结构、加工工艺等特点后,对纸样设计、成品规格、裁剪工艺、缝纫加工、整烫、包装等各生产环节制定出标准技术文件,才能生产出保质、保量、成本低并满足消费者、客户需求的服装。

三、服装生产运作过程的实施条件

1、订单条件

当服装企业接到订单后,需要对客户的订单资料进行详细的咨询。每一份服装订单都必须有适当的约束条件,双方共同信守履行合同条款。除每件服装的单价、付运方法、付款方式等事项外,有关的生产资料也必须具体说明。

2、款号和尺码

对决定制作的服装编订号码,作为今后生产的代号和存档编号。服装的尺码按“GB/T1335服装号型”确定。另外,还要考虑尺码分配与颜色分配,比如:在一箱产品中可以有混码包装和单码包装,也可以有混色包装和单色包装。

3、面辅料与包装材料

服装的面料主要有棉、毛、丝、麻、化纤等,根据其厚薄、组织、色彩的不同,使服装适应不同的场合。辅料的种类繁多,有拉链、纽扣、缝线、松紧带、商标等。包装材料主要有衣架、纸板、别针、透明胶带、吊牌、衬纸、纸盒、纸箱等,所用的数量和品质,根据客户的要求来控制。

4、产品质量检验方法

包括检验执行的标准、检验的数量、抽样情况、成衣尺寸测量和容差、纺织品基本安全性能检查(化学物品含量、色牢度、异味、阻燃性、疵点、色差等)。

四、服装生产流程设计

服装产品是一种流行时尚产品,要求品种多、批量小。服装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结构的变化,满足不同层次消费的需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最关键的是制订切实有效的销售与生产计划,设计完善的服装生产流程,保证产品质量、数量的实现。

消费心理和服装流行趋势,设计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从新产品设计到工艺制作的各阶段,除了对生产工艺的设计有要求,同时还应该有相应的品质控制程序,这样才能保证高质量的产品投入市场,被消费者所接受。

对于来料加工的服装企业来说,首先要对客户提供的样板的造型结构、工艺特点等加以分析、研究,然后对产品的工艺规格、裁剪方案、缝制技术、后整理及包装等各个生产环节制订出生产技术文件,以便控制生产进程,保证产品质量符合客户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