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服装生产物料消耗定额确定
一、服装生产物料消耗定额
服装生产物料消耗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管理等条件下,为制订单位服装产品或完成某项生产任务所规定的允许消耗的物料数量标准。比如,我做一件衬衫需要用到的物料的数量标准。包括面料和辅料的具体数量标准。
一、服装生产物料消耗的构成
服装生产物料消耗的构成是指企业从取得物料如面料、辅料、配件等开始,到制成成品为止的整个过程中物料消耗的去向。服装企业中的物料消耗一般由产品的有效消耗、加工工艺性消耗和非工艺性消耗三部分构成。
(1)产品的有效消耗
指构成服装的净物料消耗部分。这个很好理解,是完成每一定额计量单位产品所需某种材料的用量。简单的说,就是制作产品本身所消耗的物料用量。这部分消耗是由产品的设计决定的,反应了产品设计的水平。
(2)加工工艺性消耗
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由于工艺技术的需要,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原材料的消耗,比如:由于铺布、裁剪等操作产生的原材料消耗,像裁剪后剩余的边角料、碎料等。思考,工艺性损耗一般是由什么决定的?工艺性损耗是由工艺技术水平所决定的,它是产品的款式设计和现行工艺所必需的消耗部分。
(3)非工艺性消耗,是指由于运输、保管不善、生产中造成的废品以及其它非工艺技术的原因所造成的无效损耗。比如:牛仔服水洗后造成的破损。
思考,工艺性损耗一般是由什么决定的?非工艺消耗,一般是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由于企业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非工艺消耗总是客观存在的。企业要保证正常生产,在物料供应方面有必要把非工艺消耗适当考虑进去。
了解服装企业物料消耗构成,有利于确定企业的物料消耗定额。
二、制订物料消耗定额的基本方法
1、技术计算法
技术计算法是根据产品设计和工艺的要求,通过科学分析和技术计算来确物料消耗定额的方法。比如通过计算机自动排料系统进行排料后,可自动得出产品的消耗定额及面料的利用率。
采用技术计算法得出的物料消耗定额比较准确,但其缺点也比较明显。因为其工作量较大,计算过程较为复杂,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材料都采用这种方法来计算消耗定额。采用技术计算法确定消耗定额的先决条件是企业需要具有比较完善和齐全的技术资料。当产品的技术资料比较齐全、产量较大时,在制定消耗定额时应以技术计算法为主。
2、实验测定法
可以通过实验测得面积参数,然后计算工艺性消耗。也可直接测定工艺性消耗量来作为确定工艺消耗的依据。比如通过测定服装各纸样的面积来确定某服装的工艺消耗定额,但需要专门的仪器设备,因此,必要时才使用。
3、统计分析法
统计分析法是根据以往生产中物料消耗的统计资料,结合计划期内生产、技术、组织管理条件的变化因索,通过分析、比较和计算来制订物料消耗定额的方法。
优点:简单易行,一般成批生产中采用较多。从工艺定额到供应定额的换算比例通常也是采用统计分析方法获得的。缺点:这种方法要求具备物料消耗的以往统计资料。由于统计资料反映的是实际消耗,其中包括了某些非工艺性消耗,所以缺乏先进性。
为了提高统计分析法制定消耗定额的效果,确保物料消耗定额的先进合理性,一般用平均先进定额计算方法。计算公式:
平均先进消耗定额=(平均实际消耗量+最少实际消耗量)/2
统计分析法简单易行,但必须有健全和准确的统计资料,一般适用于成批轮番生产的产品。
4、经验估算法
经验估算法是根据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的实际经验,并参考有关技术文件和产品实物以及企业生产技术条件变化等制定物料消耗定额的方法。
优点:这种方法最为简单易行,工作量较小。
缺点:受估计人员的主观影响较大,有时准确性较差。
为了提高经验估计法的质量,充分考虑广大员工经过努力可以达到这一因素,一般采用平均概率的方法。其计算公式:
M =(a+4c+b)/6
公式中:
M——加权平均概率求出的物料消耗定额
a——先进的消耗数量,即最少的消耗数量
b——落后的消耗数量,即最多的消耗数量
c——一般的消耗数量
经验估算法一般用于单件小批生产或技术资料和统计资料不全的情况。
总的来说,在一般情况下,有设计图纸、工艺文件的产品,其主要原材料的消耗定额都可以用技术计算法来确定,同时参照统计资料和员工在生产实践中的工作经验来制定。
总的来说,合理的物料消耗定额既可以保证现场生产的需要和现场生产的连续性,又避免了浪费。所以,企业要结合自身产品特点准确地制定物料消耗定额。
第四节 服装物料的仓储管理
一、仓储管理的含义与主要职能
1、仓储管理的含义
仓储管理也称为仓库管理(Warehouse Management,WM),是指对仓储货物的收发、结存等活动的有效控制,其目的是为企业保证仓储货物的完好无损,确保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并在此基础上对各类货物的活动状况进行分类记录,以明确的图表方式表达仓储货物在数量、品质方面的状况,以及所在的地理位置、部门、订单归属和仓储分散程度等情况的综合管理形式。
2、仓储管理的主要职能
仓储管理一般包括物料的检验、收料、发料、存储、物料盘点及废料的处理等,主要职能是:
(1)物料的保管,即原料、零配件、半成品与成品等的保管以及进出物料的管理。
(2)物料的发放,即及时供应生产所需的原料、配件及器材工具等。
(3)物料的整理、分类和编写。服装的仓库根据储存物品的性质可分为三类:收货仓、物料仓、成品仓。
(4)物料的记录与盘点
这是仓库的基本职能,一个仓库一定要做这些工作,不能不做。有些人一提到仓库管理,就会不自觉地认为仓库管理不就是管管收货,发货,管管物品摆放嘛,觉得仓库管理不重要。其实这种想法是非常不正确的。仓库是集中反映工厂各种物资活动状况的场所,是整个企业内部供应链的枢纽。并且仓库是企业经营决策所需要的信息的重要来源,清楚准确的报表、单据、账目是财务部门进行成本核算的重要数据,这些数据直接可以指导企业的一些重大决策。另外,仓库的活动自始至终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对提高生产效率、稳定产品品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说,仓库管理非常重要,换句话说,一个企业想要经营好,你就一定要把仓库也经营好,仓库经营好以后,从仓库延伸出来的一些功能,它跟企业整个的决策系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大家一定不能贬低,或者说是忽略了仓库管理的重要性,仓库管理一定要大大的加强,你怎么强调仓库管理都不过分。
二、仓储物料的分类与编号
我们之前也提到了,要对物料进行科学的分类与管理,这一点对于企业来说非常重要。物料在分类的时候不是随心所欲的,物料的分类要参照一定的标准,如物料的基本性质、用途等,将物料进行系统的排列,让性质、用途相近的归并成类。
物料分类是物料管理的基础,如果没有良好的分类体系,就没有良好的物料管理。因此,物料分类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为物料编号提供基础;可大大提高物料管理的效率;便于管理信息、迅速正确地传递和联络;简化物料分类,提高仓储管理的功能。
下面我们就给大家一种非常常用的物料分类方法ABC分类法。
1、ABC分类法(Activity Based Classification)
(1)ABC分类法概述
ABC分类法由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菲尔弗雷多·帕累托(Vilfredo Pareto)首创。1879年,帕累托在研究美国个人收入情况时发现,美国80%的人只掌握了20%的财产,而另外20%的人却掌握了全美国80%的财产,也就是说,少数人的收入占全部人收入的大部分,而多数人的收入却只占一小部分。而且他发现,很多事情都符合该规律。该分析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在决定一个事物的众多因素中分清主次,识别出少数的但对事物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和多数的但对事物影响较少的次要因素。
帕累托的主要观点是:通过合理分配时间和力量到A类(总数中的少数部分),你将会得到更好的结果。所以,ABC分类法又称“帕累托分析法”,也叫“主次因素分析法”,是项目管理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根据事物在技术或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排队,分清重点和一般,从而有区别地确定管理方式的一种分析方法。
在ABC分类法中,按照物料的价格高低、用量大小、重要程度、采购难易程度将企业库存的物料分为A、B、C三类,实行分类管理。那么什么是ABC三类物料?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呢?
A类物料:较重要、较难采购,存货量占全部库存数量的25%,而其价值占总成本70%的物料。将库存压缩到最低水平。对A类物料,应当重点管理控制,按照生产方式制订物料需求计划,尽可能适当地增加订购次数,以减少存货积压,也就是减少其昂贵的存储费用和大量的资金占用;
B类物料:存货量占全部库存数量的25%,而其价值占总成本25%的物料。对B类存货的控制,也应当重点管理控制,按照生产方式制订物料需求计划,定期进行检查,以节省存储和管理成本,但要求不必像A类那样严格,库存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可严可松。
C类物料:容易采购,存货量占全部库存数量的50%,而其价值占总成本5%的物料。对于C类存货的控制,由于它们为数众多,而且单价又很低,存货成本也较低,因此,可以适当增加每次订货数量,减少全年的订货次数,对这类物料日常的控制方法,一般采用常规管理控制方法进行管理。
(2)ABC分类法在物料储存管理中的作用
在一个大型服装企业中,生产物料库存的种类通常会非常多,动辄就可能是十几万种甚至几十万种。如果对于仓库中的所有物料都一视同仁,分不清主次,鸡毛蒜皮一把抓,管理者早晚要累吐血,而且收效甚微,甚至可能会引起混乱,进而造成重大损失。
如果对于物料不进行科学的管理,首先会导致物料的盘点清查非常困难,而且难以保证它的准确性。对于非重要的材料,比如低值易耗品,可能影响还不大,但对于重要材料,比如产品的关键部件,如果计数错误,就可能导致缺料,生产自然也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另外,在物料管理过程中,重要材料的存量应该作为重点监控,确保不断料又不积压,非重要的一般性材料由于其重要性不高、资金占用量小,则可以按一定的估计量备货。如果实行一把抓式的管理,就可能将目光集中在大量非重要材料上,而疏忽了对重要材料的控制。
对于服装生产物料进行ABC分类的核心思想就是,先处理主要问题,那么次要的和不重要的问题常常也会迎刃而解。ABC分析法在物料储存管理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压缩总库存量;
第二,解放被占压的资金;
第三,使库存结构合理化;
应用ABC分类法,重要材料的存量应该作为重点监控,确保不断料又不积压,非重要材料由于其重要性不高、资金占用量小,则可以按一定的估算量备货。如果实行一把抓式的管理,就可能将目光集中在大量非重要材料上,而疏忽了对重要材料的控制。
第四,节约管理力量
其实,ABC分类法可以应用到很多领域,比如ABC分类法还可以应用在营销管理中。举个例子,企业在对某一产品的顾客进行分析和管理时,可以根据用户的购买数量将用户分成A类用户、B类用户和C类用户。由于A类用户数量较少,但购买量却占公司产品销售量的80%,企业一般会为A类用户建立专门的档案,指派专门的销售人员负责对A类用户的销售业务,提供销售折扣,定期派人走访用户,采用直接销售的渠道方式,而对数量众多,但购买量很小,分散的C类用户则可以采取利用中间商,间接销售的渠道方式。
(3)ABC分类法具体操作步骤
案例:小王是某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到武汉某仓储公司担任仓库主管一职,刚进仓库,就有员工反映仓库内原材料不足,当小王看到仓库库存明细表并得知仓库内所有物品均统一进货时,小王就发现仓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了。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该仓库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① 收集数据
按分析对象和分析内容,收集有关数据。例如,打算分析产品成本,则应收集产品成本因素、产品成本构成等方面的数据。案例中小王已经得到该仓库库存明细表,即数据收集的过程已经完成。
② 处理数据
对收集来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按要求计算和汇总。
③ 制ABC分析表
ABC分析表栏目构成如下:第一栏物品名称或物品序号;第二栏物品数量;第三栏物品单价;第四栏物品资金(物品总价);第五栏物品资金占总资金百分比,第六栏物品数量占总数量累计百分比;第七栏物品资金占总资金累计百分比;第八栏物品数量占总数量累计百分比;第九栏分类结果。
2、物料编号
(1)物料编号的含义
为了方便物料的仓储管理,要将物料进行编号。物料编号是在物料分类的基础上,以符号、文字或数字等代表物料的类别、名称、规格及其他有关事项的管理制度。
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对物料进行编号?有些同学可能会说,有产品名称不就行了,棉布,涤纶布,缝纫线,纽扣,为什么还要费劲的给物料编号呢?
你们在入学以后,学校除了在系统里面记录你们的名字之外,是不是还要再编一个号码,就是你们的学号,再扩大一点,如果在全国范围内不使用身份证号码,而仅使用实名,会发生什么情况发生?是不是全都乱套了?
其实物料也是一样的,如果某家企业,它的物料极为单纯、物料种类极少,就那么几种物料,那么有没有物料编号都无关紧要;但在物料多到几十种以上时,特别在多达数万种以上时,物料编号就显得格外重要了。经过编号,物料便于记录和查找,也可将数据输入计算机,建立物料数据库,进而提高仓储管理的效率,快速为生产部门拟定生产计划或采购部门做预编采购计划提供有关资料。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物料编号是唯一标识物料的代码,也是计算机系统对物料的惟一识别代码。物料编号必须是唯一的,即:一种物料不能有多个物料编号,一个物料编号也不能对应多种不同规格的物料。就像你们每一个学生都有唯一的学号是一个道理。
(2)物料编号的原则
物料编号必须符合一定的编制原则,通常从如下10个方面考虑:
① 简单性
编码的目的在于将物料化繁为简,便于物料的管理,如果编码过于繁杂,则违反了编码的目的。因此物料编码在应用文字、符号或数字上应力求简单明了,这样可以节省阅读、填写、抄录的时间,并可减少错误的机会。小原则:物料相当单纯的时候,只要将物料简单分类为几项即可,物料分类项目多了,就显得很不方便。如果物料相当复杂,就要将大类再加以细分,这种分类的展开也称为“多段(多级)分类”。
② 分类展开性
如果物料复杂,那么物料编号大类后还要再加以细分,比如采用阿拉伯数字十进位(0-9),则每段(级)最多只能有10个细分的项目,如果采用英文字母则有26个细分项目。
细分项目太多,就难于查找,而细分项目太少,则分类展开太慢,分类细分项目通常以5-9个为佳。举例:采用阿拉伯数字十进制,有18个项目时,其分类展开可以利用下列方法。
③ 完整性
在物料编号时,所有物料都应有对应的物料编号,这样编号体系才完整。如果有些物料找不到物料编码,则很显然物料编码缺乏完整性。
注意:新产品新物料的产生容易破坏物料编码的完整性。因此每当有新物料产生,即应赋予新的物料编码,并规定新的物料没有编码,采购部门不得从事采购,即使没有物料编码的新物料采购进来了,仓库部门或会计部门发现物料订购单缺少物料编码,应该及时请采购部门补填物料编码,否则不予入库、不予付款。这样才能确保物料编码的完整性。
④ 单一性(唯一性)
物料编码的单一性(唯一性)是指一个物料编码只能代表一种物料,同一种物料只能找到一个物料编码,而绝无一个物料有数个物料编码,或一个物料编码有数项物料。
⑤ 一贯性
物料编码要统一而有一贯性,如以年限分类为标准时,就应一直沿用下去,在中途不能改变用籍贯或姓氏别来分类,若要这么做必须要分段或分级进行。
⑥ 伸缩性
物料编编码要考虑到未来新产品发展以及产品规格的变更而发生物料扩展或变动的情形。预留物料的伸缩余地,并不能仅就物料的现状加以物料编码的安排,否则某天新物料产生时,就有新物料无号可编的情况。
⑦ 组织性
物料编码依其编码的系统,作井然有序的组织与排列,以便随时可从物料编码查知某项物料帐卡或数据。物料编码的组织性,对物料管理可以省掉不必要的麻烦。
⑧ 适应电脑管理
机械应用于科学管理,也可以理解为适应于电脑信息处理。电脑的应用已经非常普及,因此在编码时一定要考虑录入的方便性,如编码尽可能短、少使用其它符号,如‘#’、‘-’、‘*’等。通常宜采用汉字、阿拉伯数字、英文字字母来编码。
⑨ 充足性
物料编码所采用的文字、记号或数字,必须有足够的数量,以便所组成的个别物料编码,足以代表所有个别物料,以及应付将来物料扩展时的实际需要,以免遇有特殊物料时无号可编。否则物料系统被破坏,费时误事。
⑩ 易记性
在不影响上述九项原则之下,物料编码应选择易于记忆的文字、符号或数字,或赋予暗示及联想性。但这原则是属于次要原则,若上述九项原则俱全而独缺乏此项原则的物料编码,仍不失为优秀的物料编码。
(3)物料编号的方法
物料编号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 英文字母法
英文字母法是以一个或一组英文字母代表某项物料,如:以A代表面料,AA代表棉斜纹布,AB代表牛仔布等。
注意:由于英文字母中I、O容易与阿拉伯数字1、0等混淆,故多废弃不用,除此之外其余24个字母均可利用。车牌号也是一样,为了避免混淆,车牌中没有I、O两个字母,(公、检、法车辆的打头字母“O”除外)。
② 数字法
数字法,是以阿拉伯数字作为物料编号的工具,采用以一个或数个阿拉伯数字代表一项物料。以阿拉伯数字做物料编号,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连续数字编号法(Continuous NumericalSymbolization)
连续数字编号法是先将所有物料依某种方式大致排列,然后自1号起依顺序编排流水号。
例如:编号2501对应的物料为“1/2.4 CCD”,之后其他物料顺序编号到6987,以后再购进的物料“1/2.5 CCD”则无法编号为2502,因为已经被其他物料占用,只好编号为6988。
优点:这种物料编号方法可以做到一料一号
缺点:顺序编号除显示编号时间的先后外,往往与所代表项目的属性并无关联。因为新购物料无法插入原有排列顺序的料号内。(两种物料本应排在一起,现在却相距很远,在管理上显得极为不便。)
分级式数字编号法(Hierarchical NumericalSymbolization)
分级式数字编号法是先将物料主要属性分为大类并编写其号码,然后再将各大类的次要属性分为较次级的类别并编写其号码,如此继续进行下去。如下表:
表中为三种属性的分阶式数字编号法,共可组成36个(4×3×3)编号。
这种方法的优点一方面显示编号的规律性,一方面可以实现一个物料项目仅有一个编号的目标。
区段数字编号法(Block NumericalSymbolization)
区段数字编号法介于连续数字编号法与分级式数字编号法之间。使用位数较分阶式数字编号法更少,但仍能达到物料编号的目的。
举例:现有64项物料,各类物料统计数据如下:A类12项、B类10项、C类17项、D类15项、E类10项。如果采用“分阶式编号”必须是3位数(1位类别+2位项目数),如果采用“区段数字编号”仅需2位数即可。
这种方法于1876年首创,其方法新颖独到,可以无限制展开,颇受欧洲各国的重视。
国际十进位分类法(Universal DecimalClassification)
在物料编号的过程中,有时编号编至三位数字之后仍须继续延长时,即可以加“.”符号以表示划分,如此便可以金字塔的形态展开。
优点:国际十进分类法可无限展开,任何新物料产生均可插入原有物料编号的系统而不混淆原有的物料编号系统。
缺点:国际十进分类法所能够运用的符号只有十个(0-9),故使编号冗长又无暗示作用,在系统录入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实用性较低。
③ 暗示法
暗示法是用与物料有关的文字或符号代表该物料,能让人望文生义。确切的说,就是我们看到物料的编号,就很容易能够联想到编号所代表的物料种类。暗示法可分为两种:
文字暗示法
文字暗示法主要包括英文字母缩写和中文简称的编码方式。
比如:
M=Metal(金属) F=Fabric(布料) SW=Switch(开关)
鲁=山东 青大=青岛大学
数字暗示法
直接以物料的数字为物料编号的号码,物料的数字依照某一固定规则转换成物料编号的号码,阅读者可以从物料编码的暗示中得知该物料为何物。举例:
④ 混合法
混合法是指文字、符号、数字等混合使用表示物料的类别和规格。(在拥有复杂物料的企业中,混合法较为实用)
比如:F-R-112代表红色2800px的棉斜纹布。其中F代表棉斜纹布,R代表红色,112代表幅宽2800px。
三、物料入库验收与发放
当物料送到收货仓之后,收货人员第一步就是要检查物料的数量是否与订购单的要求一致。如果送来的物料是整匹布料,则要检查附于布匹之上的标签。如果物料的规格和数量与订购单上所列的不同或是有破损,都要做好记录,酌情处理或退货。验完货之后,要在供应商提供的交货单上签名或盖章,已证明物料已经核收。
1、物料规格和数量的复核
在成衣生产之前,必须对使用的物料进行检查和复核,目的是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物料的利用率。对物料进行规格、数量的复核,是生产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一般在物料仓库进行或者在裁剪车间进行。
(1)数量复核
对物料进行复核时,首先要检查出厂标签上的品名、颜色、数量等,两头盖章、标记是否完整,并按订购单逐一核对,做好记录。
卷筒包装的物料,一般应在量布机上复核,折叠包装的物料应先测量折叠长度是否正确。有一些按重量计算的物料,如针织类面料应该过秤复核,并按面料的平方米重量计算其数量是否正确。
(2)核对幅宽规格
在复核每匹物料长度时也要测量其幅宽。如果差距在0.5-25px之间,应在物料上标明,并在校对后单独堆放,发料时应该按最小幅宽数发料;如果差距在25px以上,可以按实际幅宽计算,并在每匹上都注明幅宽和长度,整理后列出清单,提供给下道工序,以便合理使用物料。
2、其他辅料复核
首先核对品名、颜色、规格、数量等与实际是否相符。如果是物件较小、数量较大的物品,如纽扣、挂钩、商标等物件。可按小包装计算并拆包抽验数量与质量是否与要求相符。配套用的材料,要核对其规格、颜色和数量是否有短缺、差错的情况,以便及时纠正。
以上各项符合无误后,需要填写《服装物料入库单》,以便查询。
3、物料收发程序
物料入库和发放要遵循一定的管理程序,这样才能使物料流通顺畅。视频(2分钟)
(1)收料
收料部门的责任在于检查进厂物料的数量与品质。收料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 清点送来的物料的种类与数量
② 填写收料单
③ 检验物料规格是否订购规格相符
④ 发生数量不足或品质部合适时,通知采购部门不足或更换。
⑤ 签物料验收单
⑥ 将物料存放在适当的地方,以备领用。
(2)发料
使用单位填写领料单后方可到仓库提货,仓库管理员发料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 审查“领料单”的填写是否符合规定。
② 根据“领料单”所填数量,分发物料。
③ 按“先进先出”的原则出料,以防物料变质,造成损失。
④ 非仓库管理员,不得任意进出仓库,确保仓库的安全。
四、服装面辅料的检验与预缩
在进行服装生产之前,对服装面辅料进行相关的质量检验以及对面辅料进行预缩处理,是仓储部的工作职责,其目的是为了掌握材料性能的有关数据和资料,以便在生产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手段和技术措施,提高产品质量及面辅料的利用率。
1、疵点检验
疵点是纺织加工的大敌,一个小小的疵点会严重影响产品的质量评价。面料检验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检查面料中的瑕疵,比如:织疵、染整疵点、印花疵点等。在逐匹进行检查时发现有疵点的位置要做出明显记号,以便在辅料划样时合理使用布料。
(1)在验布机上验料
一般应用于圆筒卷料包装和双幅材料。验布机可分为窄和宽两种。其工作过程是:布料通过送布轴和导布轮的传送,在毛玻璃的斜台面上徐徐通过,在毛玻璃的台面下装有日光灯,利用柔和的灯光透过布面,使其充分暴露疵点。验布者如发现色差、破损、格子大小不一致等方面的疵点,应随即做好标记,以便铺料划样时躲避疵点。
(2)台板检验
这种检验方法一般应用于折叠型包装的材料。检验时应将布匹平放在检验台上,光线要柔和稳定,一般检验台应设在朝北的窗边。检验者从上至下,逐页翻阅,发现疵点就随即做好标记。
检验的标准可按照企业标准或同类产品的部级标准、国家标准,并根据服装疵点允许范围和要求进行检验。
布匹的疵点检测是纺织工业中一项十分重要的环节。上面这两种检验方法,无论是在验布机上检验,还是在台板上检验其实都是大同小异,只不过检测地点不一样,但这两种都属于人工检验。人工检验布匹疵点劳动强度大,并且缺乏一致性与稳定性,存在检测速率低、漏检与误检率高、检测精度低等问题。调查表明,即使是熟练工人,其检测精度也只有70%左右,其检测速率只有15-20m/min.随着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机器视觉的检测方法被越来越多的用于布匹疵点检测中。织物疵点自动检测能够解决人工检测存在的各类问题,相对来说,效率和准确率更高,能够满足企业在生产质量把控中的各种要求,实现及时检测,及时解决。
(3)织物疵点自动检测系统
常用的疵点自动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图像分析法和激光扫描法。图像分析法自动检测系统一般通过高分辨率摄像机将待检织物图像输入计算机,经检测算法分析后将织物的异常区域判定为疵点,并根据其大小、方向、形状进行分类。激光扫描法自动检测系统由激光光源、光学传输系统、接受器组成检测部件,根据三角测量原理或光通量的变化获取织物单位面积纱线覆盖程度信息,由计算机判断是否发生疵点。
计算机对疵点的位置、类别、尺寸等信息可储存和打印,通过屏幕实时显示疵点图形,同时指示装置在织物相应部位作出标记,由报警器发出疵点信号。
2、色差、纬斜的检验
在检验疵点的同时,也应该进行色差与纬斜的检验。
(1)色差
色差是很多行业都必须重视的问题,就算是同一批次的产品,也可能会产生明显的色差。为了更好的保证生产质量,印染、纺织等行业必须要进行色差检验。色差检测就是对两个样品(标准品和被测样品)的色差进行检测。
传统的色差检测是通过人的肉眼来观测。这种方式的色差检测会受到周围环境以及观测者自身状况影响,测量结果并不是很准确。随着人们对颜色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人工检测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专业的颜色检测需要,为了更加精准的进行色彩管理,人们就会用到更加专业的仪器,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色差仪。我们简单的了解一下色差仪的工作原理。
目前市面上常用的色差仪产品基本上都是依据CIE Lab标准颜色空间和计算方法,对颜色进行客观的计算,进而得到可以量化的颜色检测数据。CIE(CommissionInternational Eclairage,国际照明委员会),Lab大家都不陌生,Lab值是CIE(国际照明委员会)为颜色检测结果数值显示规定的代表字母,其中L代表明暗,取值范围是[0,100],表示从纯黑到纯白,a表示从红色到绿色的范围,b表示从黄色到蓝色的范围。下图就可以看出在L值中+代表偏白偏浅,-代表深偏黑;a值中+代表偏红,-代表偏绿;b值中+代表偏黄,-代表偏蓝。
Lab是在1931年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制定的颜色度量国际标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1976年,经修改后被正式命名为CIELab。Lab模式既不依赖光线,也不依赖于颜料,它是CIE组织确定的一个理论上包括了人眼可以看见的所有色彩的色彩模式。Lab模式是一种与设备无关的颜色系统,也是一种基于生理特征的颜色系统。这也就意味着,它是用数字化的方法来描述人的视觉感应。色差仪正式基于这个原理来进行色差检测的。
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色差仪的工作过程。
在测量过程中,我们分别测量被测试样和标准样的L,a,b数值,然后比较两者的数值差距,进而判断色差程度。当色差仪的操作人员检测时发现产品出现色差问题时,就可以根据Lab提供的偏向信息来调整配色方案。现在新研发的色差仪都会在仪器上直接显示颜色的偏向,这样就可以根据提示信息调整配色方案,使产品试样和标样的颜色达到客户需求的色差范围。
(2)纬斜与纬弯
纬斜和纬弯是因为纬纱与经纱不成垂直状态而影响布料外观质量的疵点。纬斜一般指纬纱呈直线状歪斜。纬纱歪斜会使面料产生条格的歪斜和纹样的歪斜。纬弯指纬纱呈弧状歪斜。它的形式有弓形纬弯、侧向弓形纬弯和波形纬弯等。纬弯也会造成布面的条格、纹样等歪斜变形。纬斜和纬弯可按服装疵点允许范围要求进行检验。
(3)缩率、色牢度、起毛起球、染料中的有害物质检验。通过理化测试对相应指标进行测试。
服装物料经过以上各项质量检验后,需要填写“物料检验报告”,按疵点绩点计算布匹等物料的积分,以判断该检验物料是否符合要求。
3、面辅料预缩
服装材料由于在生产过程中经过织造、精练、染色、整理等各种处理,在各道工序中所受到的强烈的机械张力会导致织物发生纬向收缩、经向伸长的不稳定状态,使织物内部存在各种应力以及残留的变形,材料在生产过程中就会产生一些自然曲缩、湿热收缩等不良变形特性。根据材料的不同,这些变形特性各异,因此在裁剪前要消除或缓和这些变形的不良因素,使服装成品的变形降低到最小限度,这就是材料的预缩。在产品投产前对材料进行预缩处理,可以提高服装成品的形态稳定型。
由于材料中存在的变形因素不一样,所以在预缩处理过程中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也不同,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自然预缩
在裁剪前将织物拆包、斗散,在无堆压及无张力的状态下存放一段时间,一般应放置24h以上,使面料、辅料等自然回缩,消除张力。根据面料的重要确定重叠堆放的层数,轻的面料重叠10层左右,重的面料重叠5层左右。
(2)湿预缩
缩水率较大的材料或质量较高的服装在裁剪前必须给予充分的缩水处理。如纯棉、麻织物,可将织物直接用清水浸泡(浸泡时间根据材料的品种和缩水率的大小而定),然后摊平晾干。
若是上浆织物,要用搓洗、搅拌等方法给予去浆处理,使水分充分进入纤维,有利于织物的缩水。
毛织物的缩水有两种方法:一是喷水烫干;二是用湿布盖在上面熨烫至微干,熨烫温度在180℃左右。
一些收缩率较大的辅料,如纱带、彩带、嵌线、花边等,也需进行“湿预缩”处理。
(3)干热预缩
干热预缩法按给热的方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加热法,即用电熨斗、呢绒整理机等设备对布面直接接触加热预缩;第二种是间接加热法,利用加热空气和辐射(烘房、烘筒、烘箱等热风形式及红外线的辐射热)进行加热预缩。如果遇到一些在温度作用下收缩较大的面料,可采用这种预缩方法。
(4)汽蒸预缩
织物在蒸汽给湿和给热的作用下,恢复纱线的平衡弯曲状态,达到减少缩水率的目的。
服装厂可将准备预缩的材料在无张力作用的松弛状态下放入烘房,内通一定的蒸汽压力,让织物在受湿热的作用下自然回缩。时间可根据材料的不同而定,然后经过晾干或烘干方法进行干燥处理。
其他辅料,如橡胶松紧带等也可以应用汽蒸方法帮助预缩。
目前,一些大型服装厂已经逐步采用预缩机进行预缩处理,这是一种比较先进的预缩方法。
预缩机主要分为两种:呢毯式预缩机和橡胶毯式预缩机。
预缩机的原理:织物在适宜的湿、热条件下,利用弹性毯的扩张、收缩变形而使纬密和经向织缩增加到一定程度,从而具有松弛的结构,纤维润混溶胀时,不再引起经向长度缩短,收到明显降低成品缩水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