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唯科学主义
唯科学主义是流行于近代西方的一种社会思潮,自19世纪以来,科学技术以神奇的力量推动社会大踏步
的向前发展,对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培根的一句“知识就是
力量”成了科学和理性的绝佳表述,科学的发展,曾经使启蒙思想家如法国孔多塞坚信人类的无限进步的可
能性,“凡是不能预料的和可利用的东西,启蒙精神都认为是可疑的”[1],换句话说,通过科学人类可以
认识一切、控制一切。于是产生了所谓“唯科学主义”,“ 唯科学主义认为宇宙万物的所有方面都可通过
科学方法来认识” [2](郭颖颐《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即唯科学主义者确信科学技术是无限
可能的,确信科学是解决人类生存发展的一切重大问题的充分而惟一的工具,希望通过科学及其自身和完善
来实现社会理想。“科学崇拜”、“技术统治”论者即是这种思潮的代表。
唯科学主义起源于18世纪的法国的启蒙运动,在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成功以后,在法国出现了一批著
名作家,他们高扬“理性”旗帜,宣传人类社会进步的理想,把他们的时代比做一个人类由蒙昧进入文明
、由黑暗进入光明的黎明时期。他们认为,只有理性才能保证人类社会进步,理性是衡量一切事物的尺度和
准绳。这种思想与“牛顿时代”有很大关系,因为牛顿建立的经典力学体系使人们看到了科学在阐述世界方
面的理性力量,科学赶走了基督教的上帝,代之以对科学和工具理性的信仰。科学改造世界的力量也从工业
革命开始显现,传统的经验技术被子科学重新解释,被纳入科学技术体系之中。人们相信,人类面临的和将
来面对的一切问题都可因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而得到解决。到了被誉为“科学世纪”的 19世纪,科学技术全面
繁荣,并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尤其是电力技术革命,大大增强了人们对自然的控制力度,科学被认为
是反映了自然的本质规律,是绝对正确的客观真理。法国哲学孔德(A.Comte,1798-1857)提出“科学时代”
即实证阶段是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孔德的思想对后来的社会科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们认识到
“人类与其周围世界的关系,一样服从相同的物理定律与过程,不能与世界分开考虑,而观察、归纳、
演绎与实验的科学方法,不但可应用于纯科学原来的题材,而且在人类思想与行动的各种不同领域里差不
多都可应用。” [3]到了20世纪,实证主义则更是发展到了登峰造极之地步,认为哲学的时步只有通过对科
学方法的研究才能得到,科学能够为人类提供价值和意义,能够发挥价值理性的作用,人们的信仰的地盘几
乎完全被科学占领了。在这样的思想背景下,科学自然而然成了最高的价值标准。人们希望用科学的标准
来衡量人类其他文化的成果,如哲学、文学、艺术、宗教等,并希望人们人文科学同自然科学具有严密性、
准确性、可预测性。批判和怀疑的科学精神开始异化。
作为人类精神活动产物之一的科学,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的确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有着不可抹灭
的历史功绩,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虽然由于学科性质不可避免地带有些主观性,不能象物理学那样具有严格的
实证性,但是要让科学替代其它人文社会科学,则是一种过高的期望,甚至带有一点“霸权”的味道。兴起
于20世纪后期的后现代主义思潮,旨在以人的非理性、历史的非目的性、真理背后的权力性等“批判话语”
来重新解构唯科学主义,给那信迷信科学的人们打一针清醒剂,尤其是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人们仿佛经
历了一场恶梦,一觉醒来,人们发现科学的工业化和军事化的极度发展,终于产生了核武器之类足以毁灭全
人类和文明的黑暗力量。人们不禁要问:科学未来的路在何方?
参考文献:
[1]霍克海默、阿多尔诺:《启蒙辩证法:哲学片断》渠敬东、曹卫东译,上海人民出出版社,2003
[2]郭颖颐:《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1900-1950》雷颐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
[3]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商务印书馆,1975,第28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