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
陈谦 青岛大学
检索结果共 个
1
第一单元:绪论
1.1 第一课时:社会学的由来、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功能、研究方法。
1.2 第二课时:社会学的创立、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1.3 第三课时:当代社会学发展概况及主要的理论派别;社会学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2
第二单元:社会运行的条件、机制及社会文化
2.1 第一课时:社会运行的条件、机制
2.2 第二课时:社会文化
3
第三单元:人的社会化
3.1 第一课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的社会化;社会化的条件
3.2 第二课时:社会化的内容;社会化过程的描述;社会化与人格的形成
3.3 第三课时: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社会化的机构
4
第四单元:社会地位与社会角色
4.1 第一课时:社会地位
4.2 第二课时:社会角色
5
第五单元:社会互动
5.1 第一课时:社会互动的含义与特征;社会互动的功能
5.2 第二课时:社会互动的情境类型与过程;社会互动的维度
5.3 第三课时:社会互动的形式
5.4 第四课时:集合行为
6
第六单元:社会群体
6.1 第一课时:社会生活必定是群体生活;什么是社会群体;社会群体的类型
6.2 第二课时:社会群体的功能;社会群体的结构;初级社会群体
6.3 第三课时:家庭;社会组织
7
第七单元: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7.1 第一课时:社会分化;社会不平等;社会分层
7.2 第二课时:社会分层研究的两大理论传统;社会分层标准及中国当代的社会阶层;社会流动
8
第八单元:社会设置(社会制度)
8.1 第一课时:社会设置(社会制度)的含义;社会设置(社会制度)的构成
8.2 第二课时:社会设置(社会制度)的特征;社会设置(社会制度)的类型;社会设置(社会制度)的功能
9
第九单元:社区
9.1 第一课时:社区概述;社区的基本类型和特征
9.2 第二课时:虚拟社区;社区发展中的城市化
10
第十单元: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10.1 第一课时:社会变迁的含义和类型;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
10.2 第二课时:社会变迁的根本原因;社会现代化
10.3 第三课时: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征;中国的现代化
11
第十一单元:社会控制
11.1 第一课时:社会控制的特征与类型
11.2 第二课时:社会越轨及原因
12
第十二单元: 西方社会学理论概述(以人物与著作为中心)
12.1 第一课时:孔德;马克思;涂尔干
12.2 第二课时:韦伯;齐美尔;滕尼斯;帕累托
12.3 第三课时:米德;帕森斯;马尔库塞;霍曼斯
12.4 第四课时:科塞;布劳;戈夫曼;吉登斯;瑞泽尔
13
附:马工程《社会学概论》课件
13.1 马工程教材课件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