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同学您好,此页面仅供预览,在此页面学习不会被统计哦! 请进入学习空间后选择课程学习。

(二)物质的微观探索

在宇宙线研究和高能加速器实验研究中,发现了数以百计的不同种类的粒子。除质子、中子、电子之外,还有中微子、正电子,其它粒子的反粒子,种介子、超子等等。现代物理学把比原子核更小的粒子统称为基本粒子。其中基本只是相对而言的,并不是指不可分的物质的最后组分。基本粒子按照其质量、寿命、自旋以及参与的相互作用等性质,可分为轻子、强子(重子、介子),以及相互作用的传递子等。这些基本粒子所组成的基本粒子的世界中存在着四种相互作用,即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引力作用在微观世界中太弱因此可以不考虑。

  引力相互作用——媒介粒子:引力子 / 强度:最弱 /作用距离:长

  电磁相互作用——媒介粒子:光子 / 强度:强 / 作用距离:长

   强相互作用——媒介粒子:胶子和介子 / 强度:最强 / 作用距离:短

   弱相互作用——媒介粒子:中间玻色子 / 强度:较弱 / 作用距离:短

基本粒子如此之多,难道它们真的都是最基本、不可分的吗?近40年来大量实验事实表明至少强子是有内部结构的。

1964年美国物理学家盖尔曼(Gell-Mann,1929-)提出了夸克模型,认为介子是由夸克和反夸克所组成,重子是由三个夸克组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和中子是由什么构成的呢?这的确是轮中之轮!“夸克”一词原指一种德国奶酪或海鸥的叫声。盖尔曼当初提出这个模型时,并不企求能被物理学家承认,因而它就用了这个幽默的词。强子是由夸克构成的。古希腊人认为,一切物质都是由为数不多的基本粒子(即他们所谓的“原子”)构成。这一思想在现在已被证明是错误的。基本粒子是否就是夸克?它们还能继续再分下去吗?                               盖尔曼

随着粒子物理学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不断深入。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粒子物理的理论探索中,有许多工作者探险讨夸克和轻子的内部结构,并提出了各种可能的“亚夸克”模型。目前,人们对基本粒子的研究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