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建筑技术
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在奴隶制时代与一些文明古国相比是落后的。战国时期以后,我国的建筑物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杰作。万里长城是世界建筑奇迹之一。唐代长安城,明清两代的北京城,其建筑的宏伟、规划的严整,代表了我国古代都市建设与宫殿建筑的高超水平。我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特点,山西应县宋代木塔,高达67.31米,经历近千年的风雨和多次地震,仍完好屹立,是世界现存最高的木构架结构建筑。我国古代许多桥梁和水利设施的建设也表现出了形式多样、构思精巧、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建筑技术。如隋代工匠李春设计的河北赵州桥,采用了"敞肩拱"桥形,比国外要早1200多年。北宋时期福建泉州建洛阳桥,先抛石入海筑堤,又种蛎以固基,建成长为834米的大桥使用至今。战国时李冰父子带领修建的四川都江堰,在总体布局、堤坝修筑、水道疏浚、就地取材、灌溉与防洪兼顾等方面,都相当完善,相当科学。北宋时李诫(?~1110)编著的《营造法式》是一部重要的建筑技术专著,该书全面地总结了古代建筑经验,对设计和规范、技术和生产管理等都有系统论述,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珍贵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