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同学您好,此页面仅供预览,在此页面学习不会被统计哦! 请进入学习空间后选择课程学习。

一、拓展阅读

1、关于端脑皮质的Brodmann分区与功能定位

 大脑皮质的六层在各部表现不同,有些部位比较明显,六层结构容易辨别,叫做同型皮质;有些区域的六层结构比较模糊,难以辨认,叫做异型皮质。根据各部皮质细胞的类型和排列、整个皮质的厚度、传入及传出纤维的数目,可把皮质划分成若干区域。皮质区的数目,各人分法不同,少的划分成20个区域(Comphell,1905),多的可达200个区(Vogt1919),比较适用的是布劳德曼(Brodmann,1909)所制的皮质分区图,他把皮质划分成52区。应该提出的是,分区的数字代号是依照其研究的顺序而定,与相应区域的功能无关。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对大脑半球病变的定位诊断具有很大意义。由于皮质各区的构造不同,所以功能也不相同,如4区管理躯体“随意”运动,就称为运动区;3、1、2区接受躯体感觉冲动,就叫躯体感觉区;17区为视觉区;41、42区为听觉区。有时也将这些称为中枢,这些就是所谓皮质功能定位。但是不能把什么事情都看成绝对的、静止的、孤立的、不变的,虽然4区与运动有比较密切的关系,3、1、2区与感觉有比较密切的关系,但刺激3、1、2区有时也会出现运动反应;同样,刺激4区,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产生皮肤感觉。事实上,整个大脑皮质,以至整个神经系统,都是与一定功能有关的,只不过是皮质一定区域与某一功能有较为密切的关系而已。在某一区域损伤的情况下,其他区域可起一定的代偿作用。所以,大脑皮质功能定位的概念完全是相对的。而且,到目前为止,人们还只能掌握一些比较简单的(如运动、感觉等等)功能障碍的定位。而比较复杂的、种系发生上出现较晚的皮质功能,如思维和意识问题,就难以确切的定位。

大脑皮质的分区是根据功能和结构确定的。起初区分为躯体运动、躯体感觉、视觉和听觉等区。各区的主要投射区称为中心区,其周围皮质称为周边区,在各周边区之间的重叠联络区,称为联合区。事实上,将大脑皮质区分为运动区和感觉区是不确切的,因为大脑皮质的大部或全部,都有传入和传出的特点。某一皮质区在功能上以运动为主、感觉为辅的,可以认为是运动区。反之,主要功能为感觉,其次为运动的,即可认为是感觉区。因此,可以把皮质的感觉运动区划分为下述几部分,即中央前回以运动为主,有小部分是感觉,称为第Ⅰ躯体运动区;相反,中央后回以感觉为主,有小部分是运动,称为第Ⅰ躯体感觉区。

2、大脑的投射纤维

投射纤维由连接大脑皮质与脑干、脊髓的上、下行纤维组成,与半球表面垂直,呈放射状走行。在脑基底核和背侧丘脑处,集中成宽厚的白质带,称为内囊



                                                            基底核和内囊的关系

                  1﹒侧面;2﹒前面;3﹒后面;4﹒水平切面(一侧半球);5﹒水平切面(核团)

内囊位于丘脑、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在脑的水平切面上,可见内囊为突向内侧的膝状白质板,呈“><”形,由前向后分为前肢、膝、后肢三部。前肢在豆状核与尾状核之间;后肢位于豆状核与丘脑之间;膝部为前后肢两部会合的拐角处。后肢又根据其与豆状核的关系又可分为三部:在豆状核与丘脑之间的部分较长,称为豆丘部;向尾侧延伸到豆状核后方的部分,称为豆核后部;在尾侧区有一部分纤维经过豆状核下方到颞叶,称为豆核下部。

内囊前肢含有额桥束(从额叶皮质到桥核的纤维束)和丘脑前辐射(主要是从丘脑前核、内侧核及外侧核到额叶皮质的纤维)。内囊膝部为皮质核束。内囊后肢,在其豆丘部包括皮质脊髓束和丘脑中央辐射(主要是丘脑腹后核至中央后回的纤维束,传递皮肤和肌、关节的感觉);在豆核后部含有枕颞顶桥束、视放射,以及丘脑枕核到枕、顶叶的纤维;豆核下部主要为听放射及部分颞桥束。(丘脑后辐射就是后丘脑投射至颞叶枕叶的纤维,即视辐射、听辐射。)


                        ——临床神经解剖学/芮德源等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

3、核上瘫和核下瘫


二、课后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