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同学您好,此页面仅供预览,在此页面学习不会被统计哦! 请进入学习空间后选择课程学习。

一、拓展阅读

1、什么是瞳孔对光反射(引自《脑神经 基础与临床》崔益群 等译.2009人民卫生出版社)

强光照射可损伤视网膜。通过扩大或缩小瞳孔调节进入眼球的光量。在暗处,瞳孔扩大使尽量多的光线进入眼球;当光线增强时,瞳孔逐渐缩小。瞳孔对光反射涉及两对脑神经:一是视神经形成瞳孔对光反射的传入部分,将感觉信号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另一个是动眼神经形成瞳孔对光反射的传出部分,将中枢神经系统发出的运动信号传至瞳孔括约肌。

光进入眼睛转变为神经冲动沿视神经传至中脑顶盖前区的动眼神经副核(又称Edinger-Westphal核)。发自这些核团的内脏运动纤维沿着动眼神经内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到达睫状神经节,交换神经元后,节细胞发出节后纤维加入睫状短神经(约为6~10根)从眼球后部的视神经盘周围进入眼球。在眼球,该神经在脉络膜和巩膜之间继续前行,分布于虹膜的瞳孔括约肌(图2-11)。

正常生理情况下,用光照射一侧眼球可使同侧瞳孔收缩(直接对光反射),同时对侧瞳孔也收缩(间接对光反射)。

视神经炎是炎症、退变及脱髓鞘疾病等引起的阻碍神经传导功能,所致的视功能改变的视神经病变。好发于20~50岁青壮年,且女性多见于男性。视野缺损通常发生于单眼,进展期为数小时至数日不等。视神经炎常伴随眼球运动时的眼痛、中央视觉丧失、视力下降、色觉改变及瞳孔对光反射传入障碍。

临床上瞳孔对光反射可用于评估昏迷受检者的脑干功能,是用来判定脑死亡的一种脑干反射。

2、什么是辐辏反射

辐辏反射是视觉器官在看近物时一种适应性反射(图3-8),可通过下列三步完成:

• 晶状体曲度增加

晶状体的周围连接着悬韧带,在休息状态下,晶状体悬韧带维持张力以使得晶状体呈扁平状(图 3-8A),在辐辏反射过程中,来自于动眼神经副核发出的内脏运动纤维发出信号至睫状肌,睫状肌收缩使得附着于晶状体的悬韧带张力减弱(“a”至“b”的距离缩短),从而导致晶状体曲度增加(图 3-8B)。

图3-8 A.远视调节:瞳孔开大,睫状肌松弛;B.近视调节:瞳孔括约肌收缩瞳孔变小;睫状肌收缩使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增厚;C.内直肌收缩使双眼会聚

• 瞳孔收缩

动眼神经副核发出的内脏运动纤维至瞳孔括约肌,该神经兴奋使括约肌收缩而至瞳孔缩小,缩小的瞳孔有助于物像更清晰聚焦在视网膜(图3-8B)。

• 两眼汇聚

动眼神经核发出的躯体运动纤维至两侧内直肌,神经兴奋使肌肉收缩而使双眼汇聚(图3-8C)。

目前,对调节这些反射的神经通路尚未完全明了。但一般认为该反射的始发位置是位于枕叶的视皮质,视觉皮质发出冲动经中脑顶盖前区至支配一般躯体运动的动眼神经核与支配一般内脏运动的动眼神经副核。

3、动眼神经麻痹的表现(右眼)

                         右侧动眼神经麻痹

斜视(双眼不能注视同一个物体),而导致复视。

• 由于右侧上睑提肌无力(功能失常)而导致睑下垂, 患者通过其额肌的收缩提升眼眉以代偿性弥补上睑下垂。

• 瞳孔扩大。

• 患者右眼偏向下、外方。

• 右眼辐辏功能降低。


4、瞬目反射及其意义

瞬目反射是眼睛对某些刺激(强光、角膜刺激或噪声)所做出的闭目反应。瞬目反射(闭眼)的运动纤维是面神经的特殊内脏运动纤维,几个感觉传导通路会聚于面神经核并激活运动神经元。强光的刺激通过视神经传导,角膜刺激通过三叉神经传导,噪声的刺激则通过听神经传导。

对强光刺激所做出的闭目反应能保护视网膜免受损伤。对角膜刺激所做出的瞬目反应能保护角膜免受空气中的颗粒或其他物质的损伤,瞬目还可以通过眼泪润湿角膜而防止角膜干燥。角膜干燥会使人痛苦,而且容易引发溃疡和感染。噪声可能是飞行碎片袭来的先兆,但眼睛受到其刺激会引起闭目反应的原因尚未明确。

角膜反射应该作为测试三叉神经功能的一项内容进行。这项测试在评估意识丧失的患者眼神经完整性时特别有用。角膜反射测试,可用一缕棉花轻微地触及患者的角膜(不是巩膜),然后观察患者是否眨眼。

角膜反射的反射弧为:角膜受到刺激→(睫状长神经鼻睫神经)眼神经→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和三叉神经脊束核→脑干网状结构→两侧面神经核→面神经颞支和面神经颧支→眼轮匝肌→引起双侧闭眼。


5、Schirmer实验

 由上泌涎(泪腺)核发出的面神经一般内脏传出纤维在中间神经内行走,在面神经管内分成两支(见下图)。分泌眼泪是泪腺的功能,其功能可通过Schirmer’s实验来检测。检查者用一张宽5mm﹑长25m的试纸,将试纸的一端置入患者的下结膜囊,另一端悬于下眼睑边缘,正常情况下,试纸从结膜囊吸取泪液,大约5分钟时间,呈长条状试纸湿润的长度超过15mm。若湿润长度不足10mm则提示泪液过少(眼泪分泌不足)。在临床实践中,Schirmer实验较少应用,直接询问患者是否感觉眼睛干燥已经足够。

有一些罕见的病例,面神经损伤修复后,原本属于支配下颌下腺和舌下腺的神经纤维,神经纤维再生方向错位后,通过岩大神经转而支配泪腺,于是出现进食时单侧的过度的泪液分泌,此种现象被称为“鳄鱼的眼泪”。请解释此现象并简要画出神经传导途径。



6、咽反射(呕吐反射)

呕吐是一种保护性反射,能阻止异物进入消化道和呼吸道。轻触舌根或咽壁可引起呕吐。同理,由于食物通过咽部时刺激了舌根和咽壁,因此产生呕吐。可为什么正常吞咽不会引起呕吐反射?呕吐反射的精确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当吞咽过程启动时,从大脑皮质发出的信号至脑干吞咽中枢时,同时下行的抑制信号也至脑干的呕吐中枢并关闭呕吐反射。

呕吐反射并不是单纯呕吐的动作,而是有四个过程贯穿呕吐反射中(下图):

A. 刺激物在口腔感知。

B. 软腭提升并紧紧顶住咽后壁,封闭上呼吸道。

C. 声门关闭以保护下呼吸道。

D. 咽收缩以阻止刺激物进入消化道,通过咽壁肌肉收缩,舌将存于咽腔的内容物运动向前,以便排出口腔。

*【请思考】这些过程都涉及到哪些神经?




二、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