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同学您好,此页面仅供预览,在此页面学习不会被统计哦! 请进入学习空间后选择课程学习。

(三)超循环理论

英国生物学家艾根(M.Eigen,1927-19711970年提出超循环思想,于是1971年发表《物质的自组织和生物大分子的进化》一文,正式建立超理论。

所谓超循环,是指由循环组成的循环,是较高等级的循环。例如,一个催化的超循环是一个经过循环联系把自催化或自复制单元连接起来的系统,其中每一个自复制单元既能指导自己复制,有对下一个中间物产生提供催化帮助作用。

70年代中期以来,对复杂现象和复杂系统的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分形理论和混沌学的创立便是这方面的研究的重要成果。它们都以非线性复杂系统为研究对象,故称为非线性科学或复杂系统理论。分形理论研究那种极其破碎而复杂,但具有自相似的体系。分形理论的创立,为我们认识世界提供了新的方法论。与系统论不同,它强调的是部分与整体的统一性、全息性,启示人们根据这一原理从部分去认识整体,从简单去把握复杂。混沌学也是一门崭新的学科,是由数学、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等众多学科与系统科学相互交叉和渗透的产物。这里混沌是指一类广泛存在的动力学现象:一种由非线性作用导致的、可在简单确定性系中出现的极为复杂的、貌似无规则的运动。混沌不是纯粹的无序,而是一种无周期的有序,它把表面的无序性与内在的规律性巧妙地溶为一体,可以运用重整化群理论为之建立数学模型。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混沌与分形是一致的,可以说,分形是混沌的几何结构或普适形状,混沌则是分形和演化的动力学。混沌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混沌是确定性系统内在的随机性;二是混沌具有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三是混沌是非规则的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