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管理会计概论
2    成本的功能与分类
3    本—量—利分析
4    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
7    存货决策
9    标准成本管理
10    作业成本管理与计算
12    业绩考核
管理会计
范英杰等
管理会计是会计学的两大分支之一,是以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的一门应用型课程。它突破了传统会计事后算账的局限性,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提供了灵活多变的方法,形成了系统的方法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管理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能以财务会计提供的经济信息为基础,对有关财务及非财务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运用于企业内部管理,参与决策,规划未来,并对日常经济活动按预定的目标进行有效地控制与考核。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沟通和信息处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1    管理会计概论
2    成本的功能与分类
3    本—量—利分析
4    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
7    存货决策
9    标准成本管理
10    作业成本管理与计算
12    业绩考核
摘要:管理会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成本控制位基本特征、以预测和决策为基本特征,以及以重视环境适应性为基本特征三个阶段。
20世纪初,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程度的提高,企业的生产规模日益扩大,竞争开始激烈起来,所有者和经营者都意识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并不仅仅取决于产量的增长,更取决于成本的高低。也就是说,企业利润的多少在收入已定的情况下取决于成本的高低。因此,企业要提高生产效率以降低成本、费用,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此时,时间研究、动作研究等实验活动推动了标准管理,并促使现代会计分化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现代会计的管理职能得以表现出来,并形成了以成本控制为基本特征,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为目的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在强化控制职能的同时,开始行使预测、决策职能。管理的关键在于决策,决策的关键在于预测。随着各种预测、决策的理论和方法广泛引入会计工作,逐步形成了以预测、决策为主要特征并与管理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行之有效的管理会计信息管理系统。
(1)价值链分析。
“价值链”由美国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他将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分解为若干战略性相关的价值活动,每一种价值活动都会对企业的相对成本地位产生影响,进而成为企业采取差异化战略的基础。
(2)SWOT分析。
SWOT是英文strength(强势)、weakness(弱势)、opportunity(机会)、threat(威胁)的首写字母。
强势是企业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所具有的资源、技术以及其他方面的优势,反映了企业能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特殊实力;弱势是严重影响企业经营效率的资源、技术和能力限制,企业的设施、资金、管理能力、营销技术等都可能成为造成企业弱势的原因。
(3)战略成本管理。
战略成本管理主要由价值链分析、战略定位分析、成本动因分析三个主要部分构成。价值链分析的目的在于,明确企业在整个价值链中的位置,讨论利用上下游关联关系进行管理成本整合的可能性;战略定位分析强调,企业在不同时期采取的战略可能不同,或不同产品采取的战略也可能不同,因此,企业采取的成本管理系统也将不同;成本动因分析是要帮助企业选择有利于自身的成本动因作为成本竞争的突破口,以解决企业日常经营中大量潜在的成本问题。
(4)战略绩效评价。
随着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向“顾客化生产”转变,管理者的目光开始从企业内部转向企业外部,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已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
刘运国,管理会计学(第4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