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介绍
劳动经济学(4021020002002)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劳动力市场的供需运行机制及其相关经济理论,可以凭借一定的价值尺度和福利目标来评价劳动力市场的经济效率及其决定因素,从而能够从社会经济福利的角度提出优化劳动力市场的合理化政策建议。
这要求,学生要正确掌握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主要内容,全面了解劳动经济学的产生、发展和最新动态,要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形势,将传统经济理论应用于具体现象研究,以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课程学习和工作实践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课程介绍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及其相关问题的一个重要的经济学分支。劳动经济学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直接发生联系、与企业的经营管理高度相关、与政府的社会和经济政策密不可分,是极具实践价值的学科。具体来讲,劳动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劳动力需求、劳动力供给、劳动力市场均衡、劳动时间、生命周期与劳动参与决策、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生成理论、劳动工资差别以及就业与失业等问题,较适合经济学专业学生的学习。
教学大纲

                 

 

《劳动经济学》

 

Labor Economics

 
 

【课程编号】4021020002002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总学时数】36

 
 

【周学时数】2

 
 

【总学分数】2

 
 

【先修课程】西方经济学、高等数学、经济思想史等

 
 

【课程负责人】靳卫东

 
 

【适用专业】经济学专业

 

一、课程简介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及其相关问题的一个重要的经济学分支。劳动经济学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直接发生联系、与企业的经营管理高度相关、与政府的社会和经济政策密不可分,是极具实践价值的学科。具体来讲,劳动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劳动力需求、劳动力供给、劳动力市场均衡、劳动时间、生命周期与劳动参与决策、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生成理论、劳动工资差别以及就业与失业等问题,较适合经济学专业学生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劳动力市场的供需运行机制及其相关经济理论,可以凭借一定的价值尺度和福利目标来评价劳动力市场的经济效率及其决定因素,从而能够从社会经济福利的角度提出优化劳动力市场的合理化政策建议。

这要求,学生要正确掌握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主要内容,全面了解劳动经济学的产生、发展和最新动态,要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形势,将传统经济理论应用于具体现象研究,以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课程学习和工作实践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内容、要求和学时分配

(一)第一章 导言     学时:4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劳动经济学,作为一门在经济学发展的基础上分化出来的独立学科,其形成和发展与经济学密不可分。劳动力资源是一种稀缺的社会生产性资源。如何以最少的劳动投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是劳动经济学关注的焦点。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使用效率的科学。

第二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劳动经济学的前提假设。经济学一般都具有假设前提,包括,“经济理性人”、“资源有限”、“产权明晰”等等。

2.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是劳动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3.实证研究的意义和局限。通常讲到的实证和规范、历史和逻辑、归纳和演绎、具体和抽象、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等等,基本上都是出自于人类的两种认识论: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

第三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特点

劳动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科,需要解决以下三个方面问题:

1.劳动经济学问题体现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2.劳动经济学所研究的问题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3.劳动市场的特殊的“买”“卖”关系要求我们给予独立的研究。

第四节  劳动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劳动经济学与人口经济学的关系。

2.劳动经济学与产业经济学的关系。

3.劳动经济学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

教学要求:

1.认识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以及劳动力市场的特征。

2.了解劳动经济学的特点和主要研究方法。

重点、难点:

1.劳动经济学的演变过程。

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局限性。

3.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的区别。

主要思考题:

1.人在有限的知识范围内,只能归类构想出一些概念,然后提出一些理论假说,用假说来解释经济现实。假说是否为真理?试论述真理的相对性。

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二)第二章 劳动供给分析    学时:4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劳动力范畴的分类、劳动供给的测度及影响因素

1.劳动力是指,在一定的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要求,愿意参加付酬的市场性劳动的全部人口。劳动参与率是指,加入劳动力的人数占劳动年龄人口的百分比。

2.劳动供给的影响因素包括,人的自然属性、经济因素、文化和社会制度等等。

第二节  工作时间决策理论

1.劳动力供给的假设。劳动者是理性的经济人;劳动力供给市场结构既是竞争的,又是非竞争的;劳动力都是同质的。

2.劳动和闲暇。工作决策其实是一个如何利用时间的决策问题,分为两种方式:闲暇和工作。

3.偏好和无差异曲线。偏好从性质上说属于主观的东西。无差异曲线是指,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或效用的所有闲暇和收入的组合点的轨迹。

4.工资、收入和预算线以及工作时数的决定。劳动者关于工作时数的决策是由偏好、工资率和收入相互作用的结果。

5.个人和市场劳动供给曲线。个人劳动供给曲线很可能是一条既包含有正斜率部分又包含有负斜率部分的曲线。市场劳动供给曲线是,个人劳动供给曲线的总和。

第三节  劳动供给理论的扩展

1.家庭生产理论。新家庭经济学认为,家庭起着双重作用,它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

2.家庭联合劳动供给决策。由于社会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及其它制度因素的影响,当市场上有受雇机会的时候,谁去就业、谁去承担家务,其优先顺序如何决定?

3.劳动力供给的生命周期。人们在生命周期的不同时期,从事市场工作的生产率与从事家庭工作的生产率不同,因此人们在生命的不同时期对劳动市场供给的工作时数也不同。

第四节  劳动供给理论在政策上的应用

1.劳动力供给与福利制度。

2.所得税对劳动供给的影响。由于多数税收变化既影响边际税率也影响平均税率,因而会同时导致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教学要求:

1.了解劳动力供给的概念以及劳动力供给的变动;

2.熟悉劳动力参与率的概念、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以及劳动力供给弹性的概念;

3.掌握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以及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和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

重点、难点:

1.劳动力供给的类型及影响因素。

2.家庭联合劳动供给决策和生命周期理论。

3.推导个人和市场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主要思考题:

1.如何推导出个人劳动供给曲线?

2.分析所得税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3.偏好的内涵是什么?

(三)第三章 劳动需求分析    学时:4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派生需求与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

1.派生需求。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需求中派生出来的,因此被称为“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

2.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

3.劳动力需求研究的假设前提。

第二节  完全竞争下的劳动需求分析

完全竞争的企业是指,企业所处的产品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劳动力需求包括:短期需求和长期需求。

第三节  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的劳动需求分析

1.卖方垄断企业的劳动力需求。

2.买方垄断企业的劳动力需求。

第四节  劳动需求弹性

劳动需求弹性是指,企业愿意接受的工资率与其使用的相应劳动量之间的关系。

第五节  劳动需求理论在政策上的运用

1.工资立法的经济学分析。

2.生产要素的替代性和互补性。

教学要求:

1.了解单个企业劳动力需求量的决定以及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决定因素。

2.掌握短期劳动力需求和长期劳动力需求的不同。

重点、难点:

1.劳动力的需求曲线和需求弹性。

2.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劳动力需求曲线的推导。

3.政府政策与劳动力需求的关系。

主要思考题:

1.为什么说劳动力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

2.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劳动力的短期需求和长期需求。

3.比较完全竞争企业、卖方垄断企业和买方垄断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有什么不同。

(四)第四章 人力资本理论    学时:4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与基本模型

1.人力资本的涵义和特征。人力资本是一种非物质资本,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并能为其带来永久收入的能力,主要表现为劳动者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劳动熟练程度和健康状况等等。人力资本的特征是:无形资本、时效性、收益递增性、累积性、无限的潜在创造性。

2.人力资本投资。大量的劳动力都需要进行初始投资。

3.人力资本投资的渠道。人力资本投资的渠道包括:健康保健、在职培训、正规教育、成人教育、信息交流、干中学以及迁徙等等。

第二节  教育投资分析

教育的两种功能:第一种功能是,教育能提高人们的生产效率;第二种功能是,学历能表明哪些员工具有较高生产率,即信号功能。

第三节在职培训

在职培训是指,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的学习和技能发展,它可以提高雇员的技能存量和劳动生产率。普通培训与特殊培训具有显著的区别。

第四节  新人力资本理论

第五节  中国的人力资本投资

我国的人力资本问题,既有总量问题,也有结构问题。

教学要求:

1.了解人力资本的含义及主要影响。

2.基于人力资本理论进行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

3.掌握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途径。

重点、难点:

1.人力资本的类型及投资渠道。

2.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收益分析。

3.特殊培训的个人收益和企业收益。

主要思考题:

1.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

2.普通培训和特殊培训的含义及其区别。

3.人力资本投资的信号功能是什么?

(五)第五章 劳动力流动   学时:4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劳动力流动决策

1.刘易斯的二元结构模型。

2.拉尼斯—费景汉模型。

3.托达罗的劳动力流动模型。

4.非法流动或移民的影响。

第二节劳动力流动的决定因素与影响效应

1.劳动力流动是一种对人力资本的投资。

2.劳动力流动的形式。劳动力流动的形式包括: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临时流动和永久性流动,等等。

3.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我国劳动力流动方面的问题与对策

1.我国劳动力流动的现状及问题。

2.改善我国劳动力流动机制的对策。

教学要求:

1.了解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形式和原因。

2.掌握劳动力流动的主要理论模型。

重点、难点:

1.劳动力流动的成因及主要类型。

2.劳动力流动的模型分析。

3.我国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决定因素。

主要思考题:

1.决定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移民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3.简述劳动力流动的人力资本投资效应。

(六)第六章 工资理论   学时:4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工资的概念和形式

工资是指,劳动者凭借劳动力个人所有权,向用人单位让渡了劳动使用权后,通过劳动获得报酬的一种分配形式。它包括固定工资、奖金、津贴以及其它非货币的福利收入。影响工资的主要因素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第二节  补偿性工资理论

1.亚当•斯密的论述。

2.补偿性工资理论的模型分析。

第三节  激励性工资理论

1.几种主要的激励性工资理论模型。

2.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依法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一种社会安全制度体系,主要包括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和安置等制度。

3.我国劳动保障制度。

教学要求:

1.掌握工资的概念和主要形式。

2.了解劳动工资的几种主要理论。

3.认识我国劳动保护政策。

重点、难点:

1.补偿性工资理论。

2.劳动保护的内容和范围。

主要思考题:

1.简述补偿性工资理论?

2.工资的本质及影响因素。

3.目前我国劳动保障制度的主要改革内容是什么?

(七)第七章 劳动力市场歧视    学时:4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劳动力市场歧视问题的提出

劳动力市场歧视是指,在现行劳动力市场上,具有相同生产率的劳动力,由于在一些非经济的个人特征上有所不同,如种族、性别、信仰、区域、年龄等等,而影响了他们获得同等报酬或获取同等就业机会的现象。

第二节  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

市场歧视理论主要包括,个人偏见、统计性歧视、非竞争性歧视和串谋行为等。

第三节  劳动力市场歧视的测度

1.劳动力市场歧视与前市场差别。

2.劳动力市场歧视测度的几个方法及其主要缺陷。

第四节  劳动力市场歧视规制与政策应用

1.政府对劳动力市场歧视的管制。

2.工会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作用。工会的作用是由工会的性质所决定的。在总体上看,工会是为了代表和维护广大会员的合法权益。

3.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歧视现象及政策。这主要包括,性别歧视、年龄歧视和户籍歧视。

教学要求:

1.掌握劳动力市场歧视的主要类型。

2.了解劳动力市场歧视产生的原因和主要危害。

3.认识我国规制劳动力市场歧视的主要政策。

重点、难点:

1.劳动力市场上各类歧视的产生原因。

2.我国劳动力市场歧视的主要类型。

3.前劳动力市场差别和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区别。

4.工会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主要思考题:

1.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含义及主要类型。

2.工会在消除劳动力市场歧视中的作用。

3.政府消除劳动力市场歧视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八)第八章 收入分配差距变化的趋势、成因及对策    学时:4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收入不平等测量及变化的趋势

库兹涅茨倒U型假说认为,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一个国家收入不平等程度的主要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不平等程度先是增加,但最终会转为下降。

第二节  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

1.传统解释。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包括,产业结构的变动、技术劳动力的需求增长、国际贸易、家庭组成的变化以及全球化的影响等等。

2.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这包括,经济增长、制度因素和劳动力市场变化等等。

第三节  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

1.平等与效率的关系。

2.世界各国对收入差距的调节。从世界各国的历史经验来看,政府调节收入差距的措施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广泛运用税收手段对个人收入进行调节;二是,广泛行使社会保障职能。

3.我国调节收入差距的政策。

教学要求:

1.掌握收入分配的库兹涅茨倒U型假说。

2.了解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及其理论解读。

重点、难点:

1.收入不平等的衡量方法及指标。

2.收入差距扩大的传统解释。

3.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

主要思考题:

1.如何认识平等与效率的关系?

2.收入不平等的衡量方法。

3.我国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措施有哪些?

(九)第九章 失业   学时:4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失业的存量—流量模型

1.存量—流量模型的图形及其解读。

2.存量—流量模型的公式表达。

第二节  失业的测量

1.国际上失业的测量及其缺陷。

2.我国测量失业的两个主要指标及其不足。

第三节  失业的类型

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并有就业要求的劳动者没有就业岗位的状态。它包括,摩擦性失业、技术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和隐形失业等等。失业率和失业持续期是衡量失业的主要指标。失业具有积极的影响,但最主要的还是它的消极影响。

第四节  失业的原因

1.贝弗里奇曲线。贝弗里奇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它表明职位空缺与失业人数怎样在经济周期中发生变化。

2.几种主要的工资搜寻理论。

第五节  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就业与失业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就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现实就业状况距离充分就业相距甚远。这不仅表现在失业的总量巨大,而且也表现为其类型结构的复杂性。

教学要求:

1.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劳动失业现象。

2.掌握主要的失业类型及其理论模型。

3.认识我国主要的劳动就业政策。

重点、难点:

1.失业的理论分析。

2.失业的各种类型及其原因。

主要思考题:

1.失业的定义及各种类型。

2.如何正确看待我国的失业问题?

四、教材与学习资源

教材:曾湘泉,劳动经济学(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

五、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80%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

要学好劳动经济学,应具备一定的西方经济学、社会发展史、高等数学、经济思想史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这样,才能既认识和了解劳动经济现象,又可以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劳动经济学概念、理论和政策实践。

劳动经济学课程作为经济类学科中的专业选修课,为其它经济学课程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知识储备。另外,劳动经济学所包含的理论模型及其揭示的劳动力市场规律,也能够为其它非经济学科及其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准备。

教学方法

第一,通过对劳动经济学理论的讲授,以及同学广泛参与的较为深入的相关文献介绍和课堂讨论,全面和系统的掌握现代劳动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第二,课外文献的下载及阅读:相关文献目录已经列出,学生可以自由下载,或者接受老师推荐。结合课外文献,教师针对现代劳动经济学研究中的核心内容、要点、难点、发展动向、主要方法以及实际政策应用等问题,可以进行概要性的介绍和讲解。

教学条件

第一,参考书目

1、《现代劳动经济学---理论与公共政策》,第11版,伊兰博格(RONOLD G.EHENBEG),史密斯(ROBERT S. SMITH),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劳动经济学》第三版,曾湘泉,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

3、《劳动经济学》,第1版,卡赫克(Cahuc, P.)(法),等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第二,课外资料

1、其它相关书籍、文章,可以拷贝分发给大家,原则上要求每个同学在课下阅读、学习。

2、推荐外文文献的搜索和下载方法,特别是数据库搜索事项,可以参照青岛大学图书馆要求和说明。下载地址数据库为:JstorEbsco等等。

3、外文文献的阅读和翻译,可以参照:http://fy.iciba.com/pigai/,或者使用:爱词霸英语,等等。
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第一,要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了解最新的劳动经济学研究前沿,认识各种现代经济学研究方法,了解高端研究方式和方法。

第二,能够使用现代劳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我国劳动力市场发育和成长过程中的微观及宏观问题,为研究生学习和劳动经济管理工作提供知识基础。

参考教材

《劳动经济学》第三版,曾湘泉,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

课程评价

教学资源
课程章节 | 文件类型   | 上传时间 | 大小 | 备注
1.1 第一课时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文档
.ppt
2022-09-16 883.50KB
 
文档
.pdf
2022-09-16 682.43KB
 
文档
.pdf
2022-09-16 603.34KB
 
文档
.pdf
2022-09-16 360.84KB
 
文档
.pdf
2022-09-16 1.70MB
 
文档
.pdf
2022-09-16 183.30KB
1.2 第二课时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文档
.ppt
2022-09-16 690.00KB
 
文档
.pdf
2022-09-16 220.95KB
2.1 第一课时劳动经济学的研究特点
文档
.pdf
2022-09-16 558.71KB
 
文档
.pdf
2022-09-16 215.88KB
 
文档
.ppt
2022-09-16 691.50KB
2.2 第二课时劳动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文档
.pdf
2022-09-16 130.57KB
 
文档
.pdf
2022-09-16 343.72KB
 
文档
.pdf
2022-09-16 469.71KB
 
文档
.ppt
2022-09-16 1.35MB
3.1 第一课时劳动力范畴的分类
文档
.pdf
2022-09-16 1.69MB
 
文档
.pdf
2022-09-16 222.28KB
 
文档
.pdf
2022-09-16 727.53KB
 
文档
.ppt
2022-09-16 786.00KB
3.2 第二课时劳动供给的测度及影响因素
文档
.pdf
2022-09-16 326.44KB
 
文档
.pdf
2022-09-16 773.23KB
 
文档
.ppt
2022-09-16 786.50KB
4.1 第一课时工作时间决策理论-1
文档
.pdf
2022-09-16 684.76KB
 
文档
.pdf
2022-09-16 1.17MB
 
文档
.pdf
2022-09-16 835.47KB
 
文档
.ppt
2022-09-16 827.00KB
4.2 第二课时工作时间决策理论-2
文档
.pdf
2022-09-16 376.30KB
 
文档
.pdf
2022-09-16 773.23KB
 
文档
.ppt
2022-09-16 778.00KB
5.1 第一课时劳动供给理论的扩展
文档
.pdf
2022-09-16 1.69MB
 
文档
.ppt
2022-09-16 852.00KB
5.2 第二课时劳动供给理论的政策应用
文档
.pdf
2022-09-16 519.08KB
 
文档
.pdf
2022-09-16 1.62MB
 
文档
.pdf
2022-09-16 1.00MB
 
文档
.pdf
2022-09-16 429.83KB
 
文档
.pdf
2022-09-16 557.13KB
 
文档
.ppt
2022-09-16 801.00KB
6.1 第一课时派生需求与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
文档
.docx
2022-09-16 995.32KB
 
文档
.ppt
2022-09-16 219.50KB
 
文档
.pdf
2022-09-16 2.07MB
 
文档
.pdf
2022-09-16 301.76KB
 
文档
.pdf
2022-09-16 286.93KB
 
文档
.pdf
2022-09-16 686.41KB
6.2 第二课时完全竞争下的劳动需求
文档
.ppt
2022-09-16 254.50KB
 
文档
.pdf
2022-09-16 570.50KB
 
文档
.pdf
2022-09-16 227.89KB
 
文档
.doc
2022-09-16 1.03MB
7.1 第一课时不完全竞争下的劳动需求
文档
.ppt
2022-09-16 211.50KB
 
文档
.pdf
2022-09-16 1.50MB
 
文档
.pdf
2022-09-16 320.03KB
 
文档
.doc
2022-09-16 1.03MB
7.2 第二课时劳动需求弹性
文档
.ppt
2022-09-16 204.00KB
 
文档
.pdf
2022-09-16 1.24MB
 
文档
.pdf
2022-09-16 301.76KB
 
文档
.doc
2022-09-16 1.03MB
8.1 第一课时第三章劳动需求理论在政策上的运用
文档
.ppt
2022-10-12 210.00KB
 
视频
.mp4
2022-10-12 89.05MB
 
文档
.pdf
2022-10-12 99.70KB
 
文档
.pdf
2022-10-12 1.04MB
 
文档
.doc
2022-10-12 1.49MB
8.2 第二课时人力资本的含义与特征
文档
.ppt
2022-09-16 915.50KB
 
文档
.doc
2022-09-16 253.50KB
9.1 第一课时人力资本投资
文档
.ppt
2022-10-12 936.50KB
 
视频
.mp4
2022-10-12 79.13MB
 
文档
.doc
2022-10-12 253.50KB
9.2 第二课时教育投资的成本与收益
文档
.doc
2022-10-20 253.50KB
 
文档
.ppt
2022-10-20 933.50KB
 
视频
.mp4
2022-10-20 86.99MB
10.1 第一课时教育投资的分析
文档
.ppt
2022-10-20 892.50KB
 
文档
.doc
2022-10-20 648.76KB
 
视频
.mp4
2022-10-20 61.76MB
10.2 第二课时在职培训
文档
.ppt
2022-11-04 906.50KB
 
文档
.doc
2022-11-04 236.50KB
 
视频
.mp4
2022-11-04 80.99MB
11.1 第一课时第四章中国的人力资本状况
文档
.ppt
2022-09-16 905.00KB
 
文档
.doc
2022-09-16 278.50KB
 
文档
.doc
2022-09-16 1.05MB
11.2 第二课时劳动力流动决策
文档
.ppt
2022-09-16 358.00KB
 
文档
.doc
2022-09-16 284.00KB
12.1 第一课时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
文档
.ppt
2022-09-16 382.00KB
 
文档
.docx
2022-09-16 326.73KB
12.2 第二课时我国劳动力流动问题
文档
.ppt
2022-09-16 367.00KB
 
文档
.docx
2022-09-16 728.20KB
13.1 第一课时工资的概念、形式及影响因素
文档
.pptx
2022-09-16 78.94KB
 
文档
.doc
2022-09-16 808.66KB
13.2 第二课时补偿性工资理论
文档
.pptx
2022-09-16 64.50KB
 
文档
.doc
2022-09-16 808.66KB
14.1 第一课时第六章激励性工资理论
文档
.pptx
2022-09-16 60.43KB
 
文档
.doc
2022-09-16 808.66KB
14.2 第二课时劳动力市场歧视的提出及理论
文档
.ppt
2022-09-16 708.50KB
 
文档
.doc
2022-09-16 808.66KB
15.1 第一课时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
文档
.ppt
2022-09-16 742.50KB
 
文档
.docx
2022-09-16 329.68KB
15.2 第二课时劳动力市场歧视的测量及规制
文档
.ppt
2022-09-16 972.00KB
 
文档
.doc
2022-09-16 808.66KB
16.1 第一课时收入不平等的测量、变化趋势及原因
文档
.pptx
2022-09-16 133.66KB
 
文档
.docx
2022-09-16 150.46KB
16.2 第二课时收入不平等的原因及政策
文档
.pptx
2022-09-16 85.93KB
 
文档
.docx
2022-09-16 150.46KB
17.1 第一课时失业的存量、测量和类型
文档
.pptx
2022-09-16 97.59KB
 
文档
.docx
2022-09-16 615.49KB
17.2 第二课时失业的原因和中国现实问题
文档
.pptx
2022-09-16 151.99KB
 
文档
.docx
2022-09-16 3.62MB
课程章节
提示框
提示框
确定要报名此课程吗?
确定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