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介绍
纳米材料与纳米科技
提供学校: 青岛大学
课程编号: 4461002150001
课程介绍
    纳米材料学纳米材料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涉及材料、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领域,是目前材料专业研究的热点方向之一,是最活跃、最富有生命力和研究价值的学科。像二十世纪中叶微电子等相关技术引发信息技术革命一样,纳米材料和纳米科技,将会引发一次新的工业革命。在政府支持和科研学者的努力下,纳米材料和科技与各个专业都有学术交叉。纳米新材料的涌现以及纳米技术的蓬勃发展,对纳米材料的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
    《纳米材料与纳米科技》课程对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及纳米科技普及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开设该课程符合大学生对高科技、新知识的要求;展示纳米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适应高校通才教育与学术人才的培养;传授纳米科学知识,能够推进纳米科技的普及与发展。
    本课程为通识教育选修课核心课程,适于全校所有专业了解该领域。《纳米材料与纳米科技》课程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纳米材料,了解制备方法与前沿动态;通过实例讲述纳米材料的概念与应用;通过分组讨论和读书报告的方式提高学生查询前沿知识的能力,通过线上交流和网络学习培养学生的学术表达能力和理论基础。学生可以学习到当代纳米新材料和研究方法,以及与日常生活千丝万缕的联系,了解国内外纳米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能够应用所学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的知识,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对本科生拓宽知识面,增加对材料科学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对未来工作的适应性是大有裨益的。课程会采用中英双语讲课模式,尽量让学生们掌握相关的专业英语知识。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提供基本的素质和基础知识,提高学科交叉和学术创新能力。
    本课程包括纳米材料与纳米科技概念、纳米材料的发展历史与现状、纳米材料的典型研究方向、纳米材料的性能及制备方法、典型的纳米材料(零维纳米材料、一维纳米材料、二维纳米材料、三微纳米结构、智能材料、纳米孔材料)以及纳米材料在航天航空、生物、环保与能源等领域的应用六部分。介绍纳米材料的基本属性与功能以及纳米材料使用对人类环境、能源等领域的影响。着重讲述当代纳米新材料和研究方法,以及与日常生活千丝万缕的联系。
适用专业及层次:理、工、农、医、文等专业,本科。
选用教材:《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张立德,科学出版社,2001
教学方法

课程采用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为主的教学方式,采取“课堂理论讲授+互动式讨论+问题式教学+观摩实习+读书报告”的教学方法与策略,鼓励学生多自主学习与思考,逐步加深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理解,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合作能力以及展示表达等能力,达到学生“学会—会学—创新学”的目的。

本课程采用教学手段遵循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为主,传统的黑板式教学为辅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原则。上课内容全程采用PowerPoint进行教学或internet网络传输、下载;课后辅导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现代化教学设施,如学校的网络资源、多媒体教室,实现教学材料上网查询。

具体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如下:上课时讲授理论知识进行通识教育;根据课程内容安排互动式学习,采用小组讨论方式,鼓励每个学生参与课堂研讨和汇报,积极与任课教师互动;读书报告通过推荐学生关注“材料人”、“高分子科技”、“纳米材料”等优秀公众号,http://www.suuk.org/nano/nano-materials.asp,http://www.nanoctr.cas.cn等优秀国内外网站,定期浏览学习科学前沿与科普知识,并在课堂进行互动式研讨;善于利用视频资源,课程教学中穿插英文版相关材料的制备,让学生对纳米材料有更直观的认识,同事提高学术英语能力;第15、16周安排学生观摩课程,利用青岛大学科技平台,组织学生现场观摩纳米材料的形貌,就相关的设备原理进行讲解。

本课程课后布置课题报告作业。整个课程期间布置一个课程论文作业。课题报告在下次上课3分钟前交到讲台。

除非无法抗拒的因素,学生必须参加课题报告作业及课程论文。作业、论文存在抄袭者按零分计。上课迟到、早退者,视情况减扣课堂表现分。上课期间,未经同意不得使用手机。

教学效果

1.成绩构成:

课堂讨论、解答同学与教师的问题、上讲台等课堂表现情况:20%
互动式研讨(小组合作):30%
 

读书报告(独立完成):30% 

课程实践(独立完成):20%  

2.成绩等级:

等级        比例(约)         分数范围

A+          5%          大于等于95                 

A              10%            大于等于90,小于95       

A-            10%            大于等于85,小于90       

B+             15%            大于等于80,小于85       

B              15%            大于等于75,小于80       

B-            15%           大于等于70,小于75       

C              15%            大于等于65,小于70      

D             5% -15%         大于等于60,小于65      

F             小于10%         小于60                  

(D+F=15%)

参考教材

《纳米材料导论》,曹茂盛主编,哈尔滨工大学出版社,2001


课程评价

教学资源
课程章节 | 文件类型   | 上传时间 | 大小 | 备注
1.1 纳米材料与纳米科技概述
文档
.ppt
2022-10-04 757.50KB
 
文档
.doc
2022-10-04 68.50KB
 
文档
.doc
2022-10-04 51.50KB
 
文档
.doc
2022-10-04 107.00KB
 
文档
.docx
2022-10-04 30.55KB
2.1 纳米科学技术
文档
.ppt
2022-10-04 757.50KB
3.1 纳米电子学、物理学
文档
.ppt
2022-10-04 9.46MB
6.1 纳米管
文档
.ppt
2022-10-04 7.46MB
8.1 纳米玻璃
文档
.ppt
2022-10-04 454.50KB
9.1 表面织构
文档
.ppt
2022-10-04 13.47MB
10.1 纳米光催化材料
文档
.ppt
2022-10-04 7.05MB
 
文档
.ppt
2022-10-04 7.05MB
提示框
提示框
确定要报名此课程吗?
确定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