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宾 教师
提供学校: | 青岛大学 |
课程编号: | 1 |
发展清洁生产、绿色染整加工技术,节能减排,从源头控制污染是染整工业的发展趋势。本课程内容涉及染整生产加工过程中从源头控制污染的节能减排、清洁生产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染整循环经济及染整工业水处理的新型技术方法、工艺等内容。课程内容共分为八章,主要介绍了绪论,前处理、染色、印花、后整理清洁生产与水污染控制技术,清洁生产的纺织化学品,染整废水污染物回收与利用,染整废水处理新技术、工艺等。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及综合分析的能力,使学生逐渐树立纺织染整加工的系统观念、工程观念和创新观念。
张宾 教师
染整清洁生产技术
Cleaner Production Technology in Dyeing and Finishing Engineering | |
【课程编号】C16081701015 |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
【总学时数】40 | 【周学时数】2.5 |
【学分数】2.5 | 【先修课程】染整工艺原理等 |
【课程负责人】柳荣展 | 【适用专业】轻化工程 |
一、课程简介
发展清洁生产、绿色染整加工技术,节能减排,从源头控制污染是染整工业的发展趋势。本课程内容涉及染整生产加工过程中从源头控制污染的节能减排、清洁生产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染整循环经济及染整工业水处理的新型技术方法、工艺等内容。课程内容共分为八章,主要介绍了绪论,前处理、染色、印花、后整理清洁生产与水污染控制技术,清洁生产的纺织化学品,染整废水污染物回收与利用,染整废水处理新技术、工艺等。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及综合分析的能力,使学生逐渐树立纺织染整加工的系统观念、工程观念和创新观念。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所具备的素质、掌握的技能、知识和能力:
1.使学生掌握练漂新技术及短流程前处理工艺的现状,新型染色技术与工艺和染色加工的发展趋势,新型印花技术与发展等生态染整加工技术,掌握各种新型清洁生产的纺织化学品,了解染整清洁生产与环境的关系及其可持续发展;(毕业能力指标点7.1)
2.使学生综合了解轻化工清洁生产技术现状和发展动向,了解染整生产加工过程中从源头控制污染的节能减排、清洁生产新材料和新设备及染整循环经济等内容,使学生在染整产品工艺流程开发和设计中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环境等因素;(毕业能力指标点3.4)
3.了解新型加工技术在染整清洁生产中的应用,能够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分析解决染整加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进一步探索新型染整清洁生产技术奠定基础。(毕业能力指标点7.2)
三、教学内容、要求和学时分配
(一)绪论(支撑“二、课程培养目标”中第1和2条) 学时:4
教学内容:清洁生产的基本概念;清洁生产与轻化工的可持续发展;清洁生产的目标及其主要内容;清洁生产的基本对策
教学要求:学生应掌握清洁生产的定义、实施清洁生产的意义、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循环经济的概念
重点、难点:清洁生产的基本概念、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清洁生产在轻化工可持续发展中的意义
实验课、习题课、讨论课等教学形式:分组讨论,查阅资料了解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二)第一章 前处理清洁生产技术(支撑“二、课程培养目标”中第1条) 学时:7
教学内容:生物酶前处理技术;清洁的短流程前处理技术;冷压堆前处理一浴工艺;节能减排的丝光工艺
教学要求:学生应掌握各种前处理清洁生产技术的原理、工艺、设备及当前应用现状
重点、难点:生物酶、短流程及冷压堆前处理原理、工艺、应用现状;节能减排的丝光工艺设备
实验课、习题课、讨论课等教学形式:讨论生物酶法在染整加工中的应用及特点
(三)第二章 染色清洁生产技术(支撑“二、课程培养目标”中第1条) 学时:7
教学内容:小浴比生态染色技术;活性染料低盐、无盐染色技术;活性染料湿短蒸染色技术;活性染料冷压堆染色技术;分散染料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技术;新型涂料染色技术
教学要求:学生应掌握各种染色清洁生产技术的原理、工艺、设备及应用现状
重点、难点:活性染料冷压堆染色技术、活性染料湿短蒸染色技术、分散染料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技术;新型涂料染色技术及其应用
实验课、习题课、讨论课等教学形式:
(四)第三章 印花清洁生产技术(支撑“二、课程培养目标”中第1条) 学时:6
教学内容:活性染料湿转移印花;分散染料热转移印花技术;泡沫印花技术;涂料印花技术
教学要求:学生应掌握各种印花清洁生产的原理、工艺、设备及应用现状
重点、难点:活性染料湿转移印花、分散染料热转移印花技术、泡沫印花技术、涂料印花技术的特点、工艺及节能减排效果。
实验课、习题课、讨论课等教学形式:
(五)第四章 新型加工技术在染整清洁生产中的应用(支撑“二、课程培养目标”中第3条) 学时:6
教学内容:超声波的应用,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技术,超临界CO2染色技术,电化学染色
教学要求:学生应掌握各种新型加工技术的原理、工艺设备及发展趋势
重点、难点:新型加工技术的原理、在染整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
实验课、习题课、讨论课等教学形式:
(六)第五章 清洁生产的纺织化学品(支撑“二、课程培养目标”中第1条)学时:5
教学内容:清洁生产的前处理助剂;清洁生产的染料;清洁生产的染整助剂
教学要求:学生应掌握各种清洁生产的纺织化学品的特性及应用
重点、难点:清洁生产的染料品种、清洁生产染整助剂的结构与性能特点
实验课、习题课、讨论课等教学形式:
(七)第六章 染整废水污染物回收与利用(支撑“二、课程培养目标”中第2条)学时:5
教学内容:前处理废水污染物回收与利用;染整废水污染物回收与利用;其它污染物回收与利用
教学要求:学生应掌握各种典型染整废水污染物特性及其回收与利用方法
重点、难点:染整废水污染物的回收与利用方法与技术
实验课、习题课、讨论课等教学形式:
四、教材与学习资源
但卫华等编,轻化工清洁生产技术,中国纺织出版社
沈煜如、宋心远等编,新型染整技术,中国纺织出版社
高淑珍、赵欣等编,生态染整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
五、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随堂测验和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综合考核。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其中平时成绩占40%(包括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随堂测验),期末考试占60%。
教学目标达成度考核方法:
(1)教学目标1的达成度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随堂测验、期末考试等综合考评;
(2)教学目标2的达成度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随堂测验、期末考试等综合考评;
(3)教学目标3的达成度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随堂测验、期末考试等综合考评。
课程对应能力考核权重分配:
序号 | 教学环节 | 教学目标1 | 教学目标2 | 教学目标3 | 合计 |
1 | 课堂表现 | 5 | 3 | 2 | 10 |
2 | 课后作业 | 9 | 3 | 3 | 15 |
3 | 随堂测验 | 6 | 6 | 3 | 15 |
4 | 期末考试 | 30 | 24 | 6 | 60 |
合计 | 50 | 36 | 14 | 100 |
课程考核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
本门课程依据全程监控的理念进行考核。课程考核包括4个部分,分别为课堂表现、课后作业、随堂测验和期末考试。具体要求及评分方法如下:
1、课堂表现:总分100分,占总成绩的10%。按出勤和课堂中表现进行综合评价,缺勤1/3及以上者取消本课程考试资格。
2、课后作业:总分100分,占总成绩的15%。未按时提交作业或作业有抄袭(雷同)现象的,该次作业成绩按零分计。以作业平均分计算,每次作业成绩打分标准如下:
100分 | 80分 | 60分 | 小于60分 | 得分 | |
完成进度(权重0.25) | 按时完成 | 延时完成(下一次作业前) | 延时完成(下一次作业后) | 完成部分或未完成 | |
答题正确性(权重0.6) | 准确率90%以上,条理性强 | 准确率在70%以上 | 准确率在50%以上 | 准确率在50%以下 | |
字迹工整性(权重0.15) | 字迹工整清晰 | 字迹工整 | 字迹较为清晰 | 字迹潦草 |
3、随堂测验:总分100分,占总成绩的15%。合计2次随堂测验,根据2次成绩平均值综合评定。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
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图片、工厂实践应用、理论联系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清洁生产意识和创新能力。
但卫华等编,轻化工清洁生产技术,中国纺织出版社
沈煜如、宋心远等编,新型染整技术,中国纺织出版社
高淑珍、赵欣等编,生态染整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
印染、染整技术等国内外学术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