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第二章 动量守恒定律与能量守恒定律
3    第三章 刚体的定轴转动
4    第四章 静电场
5    第五章 恒定磁场
6    第六章 电磁感应 麦克斯韦电磁理论
大学物理学II上(经典力学+电磁学)
青岛大学 曹德让
《大学物理教程》以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10年版)中的核心内容为框架,对物理学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阐述准确透彻,既作必要的数学论证,同时又尽量避免艰深的公式及数学推导,突出物理本质,力求物理图像清晰。 《大学物理教程》共十三章,保持了相对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按90学时左右设计,适合在学时减少的情况下使用。“章首图片”配有文字说明或提出相关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本章要点”梳理全章内容,总结全章要点,帮助学生查漏补缺;适量的习题能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核心内容,具有很好的启发性。 《大学物理学II上》主要基于教材《大学物理教程》讲述前六章内容,共48学时,主要为力学和电磁学部分内容。
2    第二章 动量守恒定律与能量守恒定律
3    第三章 刚体的定轴转动
4    第四章 静电场
5    第五章 恒定磁场
6    第六章 电磁感应 麦克斯韦电磁理论
单位:青岛大学
部门:物理科学学院
职位:支部书记、副主任
主要从事磁学与磁性材料、高频软磁薄膜、微波材料与器件、微磁学、自旋波与器件、磁电耦合效应、超快自旋动力学的研究。
先后主持科研项目共10项,包含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3项、市级项目2项、其它3项。
先后主持教研项目共6项,包含省部级项目2项、其它项目4项。
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截至2023年6月)在国际著名学术SCI期刊Phys Rev B, Appl Phys lett, New J Phys, J Mater Chem C, J AlloyCompd, J Appl Phys, J Phys: Condens Matter, 等发表论文28篇,授权国家专利7项。
大学物理学Ⅱ
【课程编号】4421000109004 | 【课程类别】学科门类课程 |
【总学时数】48 | 【周学时数】3 |
【学分数】3 |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
【课程负责人】 | 【适用专业】理工科 |
一、课程简介
《大学物理学》课程是理工科非物理类专业学生重要的通识性基础理论课。“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运动形式、相互作用及其转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各个方面,是其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大学物理学ⅡA》主要内容包括质点力学、刚体力学、电场和磁场等。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思想和方法、它们的实验基础,以及在科技、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增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运算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继课程的学习作好业务、思想和心理上的准备,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有关科学研究、应用开发、教学工作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要求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 质点运动及运动定律 学时:8
教学内容:质点(A)、参考系(A)、坐标系(A)、自然坐标(A)、位置矢量(A)、运动方程(A)、轨迹方程(A)、位移(A)、路程(A)、平均速度(A)、平均速率(A)、速度(A)、速率(A)、平均加速度(A)、加速度(A)、圆周运动(A)、角速度(A)、角加速度(A)、切向加速度(A)、法向加速度(A)、相对运动(A)、牛顿第一定律(惯性、惯性系、力的概念)(A)、质点动量(A)、牛顿第二定律(A)、牛顿第三定律(A)、万有引力(A)、重力(A)、弹性力(A)、摩擦力(A)、牛顿定律应用举例(A)。
第二章 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学时:6
教学内容:冲量(A)、质点的动量定理(A)、质点系的动量定理(A)、动量守恒定律(A)、功(A)、功率(A)、质点的动能定理(A)、几种常见力的功(A)、保守力与非保守力(A)、势能 (A)、势能曲线(A)、质点系的动能定理(A)、功能原理(A)、机械能守恒定律(A)、碰撞(B)。
第三章 刚体的定轴转动 学时:6
教学内容:刚体的平动与转运(A)、定轴转动的角量描述(A)、力矩(A)、转动定律(A)、转动惯量(A)、转动惯量的计算(B)、平行轴定理(A)、质点的角动量(A)、质点的角动量定理(A)、质点的角动量守恒定律(A)、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A)、角动量定理(A)、角动量守恒定律(A)、力矩的功 (A)、刚体转动动能(A)、刚体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A)。
第四章 静电场 学时:10
教学内容:电荷(A)、电荷守恒定律(A)、库仑定律(A)、电场强度(A)、点电荷的电场(A)、电场强度的叠加原理(A)、电偶极子与电偶极矩(B)、电场线(A)、电场强度通量(A)、高斯定理(A)、静电场力所做的功(A)、静电场的环路定理(A)、电势能(A)、电势(A)、电势差(A)、点电荷的电势(A)、电势叠加原理(A)、等势面(A)、电场强度与电势的微分关系(B)、静电平衡条件(A)、静电平衡时导体上的电荷分布(A)、静电屏蔽(A)、平行板电容器电容(A)、电容器的储能(A)、电场的能量密度(A)。
第五章 恒定磁场 学时:8
教学内容:电流(A)、电流密度(A)、电流的连续性方程与恒定电流条件(B)、电源电动势(A)、磁感应强度(A)、洛伦兹力(A)、毕奥-萨伐尔定律(A)、磁矩(A)、磁感线(A)、磁通量(A)、磁场的高斯定理(A)、安培环路定理(A)、磁聚集(A)、霍耳效应(A)、安培力(A)、安培定律(A)、磁场作用于载流线圈的磁力矩(A)。
第六章 电磁感应 麦克斯韦电磁理论 学时:8
教学内容:电磁感应现象(A)、电磁感应定律(A)、楞次定律(A)、动生电动势(A)、感生电动势(A)、有旋电场的定性描述(A,不要求计算)、自感(A)、互感现象(A)、互感计算(B)、磁场能量(A)、磁能密度(A)、位移电流概念(B)、麦克斯韦方程组积分形式(B)。
机动:2学时
四、教材与参考书
教 材:《大学物理教程》,王清涛、周旭波、武青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年
参考书:《物理学》第五版, 马文蔚改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五、考核方式:考勤、作业、小测验、闭卷考试。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
《大学物理学ⅡA》教学全程采用线上、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中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精讲基本概念和思想方法,配合课堂讨论、学生课外自学、课外阅读等。
备注:教学内容中的(A)、(B),教学要求分别对应掌握、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