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基础知识、基本发展线索,了解中国文学理论与批评的传统与民族特色,培养从事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学习与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文学鉴赏与理论批评能力,能够结合当代世界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和文学创作实际,对古代文学理论批评问题作出自己的理解分析。
第一讲:导言(3)
[教学要求]了解掌握中国传统文学理论批评近百年以来的研究进程和得失,了解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历史分期和基本发展线索。让学生通过讲析,能够把当下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在知识层面上衔接起来,能够由今而即古、鉴古而知今。
[教学内容]:中国文学理论研究与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的建设,传统文论特点及研究方法,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分期与基本发展线索。
第一章 先秦两汉文学理论批评(9)
[教学要求] 了解掌握中国文学批评的产生过程;儒、道文学观的核心精神及其文艺思想的结合、互补及其影响;了解掌握汉代儒家文论为主流的特点。
[教学内容]:初期文学观念,诗言志的提出。儒家文学观(孔子、孟子、荀子)。道家文学观(庄子)。两汉文学思想,《毛诗序》。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批评(15)
[教学要求]:了解掌握本时期文论主要著述和特点:从两汉(经学时代)的文论转为魏晋(玄学时代)的文论及南北朝(儒道佛三教会通时代)的文论,分析经学、玄学、佛学对当时文学理论批评的影响问题。
[教学内容]:魏晋南北朝时期文论发展的新变特点,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文心雕龙》,《诗品序》,其他代表性文论观点。
第三章唐宋文学理论批评(12)
[教学要求]了解掌握本时期作为中国古代诗文理论批评发展时期的重要特点和有关主要文学理论著述、批评思潮等。
[教学内容] 唐宋文论的特点、演变。重点篇目:《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戏为六绝句》,《河岳英灵集叙》,《诗式》,《与元九书》,《答李翊书》,《与李生论诗书》,《书黄子思诗集后》,《答洪驹父书》,《论词》,《沧浪诗话》等。
第四章元明清文学理论批评(6)
[教学要求]了解掌握本时期传统诗文理论批评的繁荣状况及小说、戏曲理论批评的产生与发展情况。
[教学内容] 元明清文学理论批评的特点、演变。重点篇目:《雪涛阁集序》等诗文论,金圣叹、李渔等小说戏曲批评。
第五章近代文学理论批评(3)
[教学要求]了解掌握“诗界革命”等理论观点;了解掌握梁启超、王国维有关主要文学理论批评的著述和成就;了解掌握在西学东渐的大潮下,中国传统文论的总结、发展与革新。在讲课方法上,力图使这一讲的内容和导言部分前后连贯,使学生有一个整体宏观的史识。
[教学内容]传统文学理论批评的总结、发展与革新。重点篇目:《书汤海秋诗集后》《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人间词话》。
(一)教材
黄霖等:《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第1版,2018第2版。
郭绍虞、王文生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二)主要参考书目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四卷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张少康著:《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张少康主编《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资料选注》,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朱自清《诗言志辨》,(北京)古籍出版社1956年重印本。
王运熙、杨明《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中华书局1996年版。
刘若愚著、田守真等译《中国的文学理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辽宁)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版。
丁福宝辑《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
张少康《文赋集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陈延杰《诗品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郭绍虞《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上下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张少康《中国古代文学创作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霍松林主编,漆绪邦, 梅运生, 张连第撰著《中国诗论史》(上中下),黄山书社2007年版。
张少康、卢永璘编《先秦两汉文论选》;郁沅、张明高编《魏晋南北朝文论选》;周祖譔编《隋唐五代文论选》;陶秋英编《宋金元文论选》;蔡景康编《明代文论选》;王镇远等编《清代文论选》,舒芜等编《近代文论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