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介绍
病理学Ⅰ 项锋钢等
提供学校: 青岛大学
院系: 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
专业大类: 医学
课程英文名称: Pathology Ⅰ
课程编号: C08100000016
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其学习必须以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和免疫学等为基础,其本身又是以后学习临床医学各门课程的基础。在医疗工作中,活体组织检查是迄今诊断疾病最可靠的方法。很多疾病有赖于病理学检查才能做出最终诊断。在科学研究中,病理学是重要的研究领域。心、脑血管疾病及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的科学研究,无一不涉及病理学内容。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病理学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对上述内容的了解来认识和掌握疾病本质和发生发展的规律,为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提供理论基础。第一至第六章为病理学总论,又称普通病理学。第七至第十七章为病理学各论,又称系统病理学。第十八章为病理学常用技术的原理与应用。病理学总论和各论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学习时应互相参考,不可偏废。除研究疾病的病理变化外,探讨其病因、发病机制、好发部位、结局和转归及其相应的临床病理联系也是病理学重要内容。
教师团队

项锋钢 教授

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部

部门: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

职位:病理学系主任

王成勤 副教授

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部

部门: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

职位:病理学系副主任

迟菁华 副教授

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部

部门: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

职位:教学秘书

林梅 副教授

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部

部门: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

王文宏 讲师

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部

部门: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

王瑾 讲师

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部

部门: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

王宁 副教授

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部

部门: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

谭晓华 副教授

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部

部门: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

郑洋洋 讲师

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部

部门: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

职位:教学秘书

教案及演示文稿

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其学习必须以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和免疫学等为基础,其本身又是以后学习临床医学各门课程的基础。在医疗工作中,活体组织检查是迄今诊断疾病最可靠的方法。很多疾病有赖于病理学检查才能做出最终诊断。在科学研究中,病理学是重要的研究领域。心、脑血管疾病及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的科学研究,无一不涉及病理学内容。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病理学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对上述内容的了解来认识和掌握疾病本质和发生发展的规律,为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提供理论基础。第一至第六章为病理学总论,又称普通病理学。第七至第十七章为病理学各论,又称系统病理学。第十八章为病理学常用技术的原理与应用。病理学总论和各论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学习时应互相参考,不可偏废。除研究疾病的病理变化外,探讨其病因、发病机制、好发部位、结局和转归及其相应的临床病理联系也是病理学重要内容。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既是医学专业的一门主干基础课,也是重要的桥梁学科,同时也属临床医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疾病过程中具有共性的各种基本病理过程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及具体疾病特殊的病理变化及发生发展规律。教学内容以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适当介绍国内外医学的新成就,反映现代科学水平。注意从教学计划培养目标出发,做到理论结合实际,重点突出,为进一步学习临床课程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要求和学时分配:
注:本课程的实验课、习题课、讨论课等教学形式安排于显微形态学实验课上。
(一)绪论:学时:0.5
教学内容: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与病理学的发展。
教学要求:了解病理学概况。
重点、难点:无
(二)第一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学时:3.5
教学内容:适应的概念及常见类型,萎缩的概念、类型和病理变化,肥大和增生的概念、类型和特征,化生的概念、类型和意义;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原因和机制;可逆性损伤的概念,细胞水肿和脂肪变的概念、病理变化和机制,玻璃样变的概念、类型及病理变化,淀粉样变、粘液样变的概念及病变特点,病理性色素沉着的概念、主要类型及特点,病理性钙化的概念、类型及特征;不可逆性损伤(细胞死亡)的概念和类型,坏死的概念、基本病变、类型、各类型病变特征和结局,机化的概念,凋亡的概念及形态学特征;细胞老化的概念、形态学和主要机制。
教学要求:了解细胞和组织适应与损伤的原因、机制、类型和形态学特点,了解细胞老化发生的机制。
重点、难点:适应及各类型的概念及病变特征,萎缩的类型;可逆性损伤的概念,各种可逆性损伤(除淀粉样变、粘液样变)的概念及病理变化;坏死的概念、基本病变、类型和各类型的病理变化及结局;凋亡的概念及形态学特征。
(三)第二章 损伤的修复:学时:2
教学内容:修复的概念和类型;再生的概念,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潜能,干细胞的概念、类型及其在再生中的作用,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上皮组织、纤维组织、软骨组织、血管、肌组织和神经组织),细胞再生的影响因素;肉芽组织的概念、形态、作用及结局,瘢痕组织的概念、形态及作用;皮肤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类型和特点,骨折愈合的过程,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教学要求:了解修复的基本方式、基本过程和影响因素。
重点、难点:修复和再生的概念;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潜能,干细胞的概念;接触抑制的概念;肉芽组织的概念、形态及作用;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类型和特点。
(四)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学时:4
教学内容:充血的概念、常见类型、病变和后果,淤血的概念、原因、病变和后果,肺和肝淤血的病变;出血的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后果;血栓形成和血栓的概念,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血栓形成的过程及血栓的类型和形态,血栓的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栓塞的概念,栓子的运行途径,栓塞的类型和对机体的影响;梗死的概念、原因、条件、病变、类型、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
教学要求:了解各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原因、机理、病变、后果和结局。
重点、难点:淤血的概念和后果,肺和肝淤血的病变;血栓形成、栓塞及梗死的概念;血栓形成的条件,血栓的类型和形态、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栓子的运行途径,栓塞的类型及其对机体的影响;梗死的一般形态特征,类型及其发生条件和病变。
(五)第四章 炎症: 学时:6
教学内容:炎症的概念、原因、基本病理变化(变质、渗出及增生)、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炎症的分类;急性炎症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通透性增加、白细胞渗出、激活(吞噬作用)和白细胞介导的组织损伤作用,炎症介质在炎症过程中的作用,急性炎症的病理学类型及其病理变化:浆液性炎、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和出血性炎,急性炎症的结局;慢性炎症的特点、分类和发生机制,一般慢性炎症的病理变化特点;肉芽肿性炎的概念、常见类型和形成条件,肉芽肿的组成成分和形态特点。
教学要求:了解炎症的概念、分类、病理变化和结局,理解炎症作为病理学“backbone”的意义。
重点、难点:炎症的概念,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急性炎症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通透性增加、白细胞渗出和吞噬作用的发生机制及相关概念,炎症介质的概念及共同特点,急性炎症的病理学类型及其病理变化,急性炎症的结局;一般慢性炎症的病理变化特点;肉芽肿性炎的概念、常见类型,肉芽肿的组成成分和形态特点。
(六)第五章 肿瘤: 学时:8
教学内容:肿瘤的概念、肿瘤性增殖与非肿瘤性增殖的区别;肿瘤的大体与组织形态;肿瘤的分化与异型性;肿瘤的命名原则,畸胎瘤的概念,肿瘤的分类;肿瘤的生长(方式、特点、血管生成、演进和异质性)与扩散(局部浸润或直接蔓延及转移);肿瘤的分级和分期;肿瘤对机体的影响;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常见肿瘤举例(好发部位、形态特点及生长特性):上皮组织肿瘤:良性(乳头状瘤和腺瘤)与恶性(鳞状细胞癌、腺癌和尿路上皮癌),间叶组织肿瘤:良性(脂肪瘤、血管瘤和平滑肌瘤)与恶性(脂肪肉瘤和纤维肉瘤),神经外胚叶肿瘤:恶性黑色素瘤,癌与肉瘤的鉴别;癌前疾病(或病变),异型增生和原位癌;肿瘤发生的分子基础(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环境致瘤因素:化学物质、物理致癌因素和生物致癌因素(DNA肿瘤病毒);肿瘤与遗传;肿瘤免疫。
教学要求:了解肿瘤的病因、发生学、基本特征及常见肿瘤的一般特点,认识到肿瘤是常见病,多发病和危害极大的疾病。
重点、难点:肿瘤的概念,肿瘤性增殖与非肿瘤性增殖的区别;肿瘤的大体与组织形态;肿瘤的分化与异型性;肿瘤的命名原则;肿瘤的生长和扩散;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常见肿瘤举例(一般特点):乳头状瘤、腺瘤、鳞状细胞癌、腺癌和尿路上皮癌,脂肪瘤和脂肪肉瘤,恶性黑色素瘤,癌与肉瘤的鉴别;癌前疾病(或病变)、异型增生和原位癌的概念;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DNA肿瘤病毒。
(七)第六章 环境和营养病理学
自学
(八)第七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学时:6
教学内容:动脉粥样硬化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主要(主、冠状、颈及脑、肾、四肢和肠系膜)动脉的病理变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主要临床类型,心绞痛的概念、临床表现及发生机制,心肌梗死的概念、类型、病理变化及并发症);高血压病的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类型和病理变化(良性和恶性高血压);风湿病的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基本病理变化,风湿性心脏病(心内膜炎、心肌炎、心外膜炎)、关节炎的病变;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概念,急性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心瓣膜病的概念、发病机理、血流动力学及心脏变化、临床表现(二尖瓣、主动脉瓣狭窄与关闭不全);心肌病和心肌炎的概念及分类。
教学要求:学习几种临床最常见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变化及后果。
重点、难点: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理变化,冠心病的主要临床类型,心肌梗死的类型、病理变化及并发症;良性高血压的各期病变;风湿病的基本病理变化,风湿性心脏病的病变特点;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变特点;各型心瓣膜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九)第八章 呼吸系统疾病:学时:4
教学内容:大叶性肺炎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及并发症,小叶性肺炎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结局和并发症,病毒性肺炎及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病变特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概念,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扩张症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肺气肿的病因、发病机制、类型、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肺硅沉着病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分期和病变特点及并发症;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鼻咽癌的病因、病理变化、组织学类型、扩散途径和结局,肺癌的病因、病理变化、扩散途径及临床病理联系。
教学要求:了解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和常见肿瘤的病理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重点、难点:大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及并发症,小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结局和并发症;肺气肿的发病机制、类型及病理变化;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鼻咽癌和肺癌的病变及临床特点。
(十)第九章 消化系统疾病: 学时: 6
教学内容:慢性胃炎的类型及病变特点;消化性溃疡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及并发症;阑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类型和病理变化;局限性肠炎和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及病变特点;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基本病理变化、临床病理类型及各类型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特点;肝硬化的概念及分类,门脉性肝硬化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坏死后性肝硬化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结局,胆汁性肝硬化的病因及病理改变;急性胰腺炎的病理类型及其病变特点以及临床病理联系,慢性胰腺炎的病理变化;食管癌的病因、病理变化、扩散及临床病理联系,胃癌、大肠癌及原发性肝癌的病因、病理变化及扩散,胰腺癌的病变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
教学要求:了解几种消化系统代表性疾病和主要恶性肿瘤的病变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
重点、难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变特点;胃溃疡的病理变化及并发症;各型阑尾炎的病变特点;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基本病理变化、各临床病理类型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特点;门脉性肝硬化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食管癌、胃癌、大肠癌及原发性肝癌的类型及病理变化;胃良、恶性溃疡的大体形态鉴别。
(十一)第十章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学时: 2
教学内容:淋巴组织肿瘤的概念,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般特点、常见类型及其病理特点和临床表现,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改变、组织学分型及其病理特点、临床表现;髓系肿瘤的基本概念,类白血病反应的概念;组织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肿瘤的概况。
教学要求:一般了解淋巴组织肿瘤(恶性淋巴瘤)、髓系肿瘤(白血病)及组织细胞和树突状 细胞肿瘤的有关知识。
重点、难点:R-S细胞,霍奇金淋巴瘤的主要类型和病变特点;类白血病反应的概念。
(十二)第十一章   免疫性疾病
自学
(十三)第十二章   泌尿系统疾病:学时:5
教学内容:肾单位结构复习;肾小球疾病(肾小球肾炎)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基本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和病理类型,常见类型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及结局;急性肾盂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及结局,慢性肾盂肾炎的类型和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肾细胞癌的分类、病理学改变和临床病理联系,肾母细胞瘤的概况,膀胱尿路上皮肿瘤的分类、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教学要求:学习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和泌尿系统常见肿瘤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例联系。
重点要、难点: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和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慢性肾盂肾炎的病理变化,慢性肾小球肾炎和慢性肾盂肾炎的比较。
(十四)第十三章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学时:2
教学内容:慢性子宫颈炎的镜下特点及常见表现形式,子宫颈上皮异型增生、原位癌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概念,子宫颈浸润癌的病理变化,子宫颈癌的扩散及临床病理联系;葡萄胎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侵蚀性葡萄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特点,绒毛膜癌的病理变化、扩散及临床与病理联系;乳腺癌的组织学类型、各型病理特点及扩散。
教学要求:学习慢性子宫颈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子宫颈癌、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和乳腺癌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重点、难点:子宫颈浸润癌的病变特点;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及绒毛膜癌之间的异同点;各型乳腺癌的病理特点。
(十五)第十四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学时:1
教学内容:弥漫性非毒性和毒性甲状腺肿的病理变化、病因和发病机制,甲状腺功能低下、克汀病和黏液水肿的概念,甲状腺腺瘤及甲状腺癌的组织学类型及其形态学特点;糖尿病的分类、病因及病理变化。
教学要求:了解几种甲状腺疾病和糖尿病的病因、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重点、难点:弥漫性非毒性及毒性甲状腺肿的病理变化和病因,甲状腺肿瘤的类型;糖尿病时各脏器组织的病变特点。
(十六)第十五章 神经系统疾病:学时: 1
教学内容:神经系统疾病的基本病变;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及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及常见类型。
教学要求:了解几种常见神经系统疾病和肿瘤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重点、难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因、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十七)第十六章 传染病:学时: 4
教学内容:结核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基本病理变化及其转化规律,原发性肺结核病的病理特征及发生发展,继发性肺结核病的类型及各类型的病变特点和临床经过,原发性和继发性肺结核病的比较,肺结核病血源播散所致病变的类型及其病变特点,肺外(肠、腹膜、泌尿生殖系统、骨与关节、淋巴结)结核病的病变特点;伤寒和细菌性痢疾的病因、发病机制、传染途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麻风的类型及其病理特征;性传播疾病的概念、常见类型及其病变特点。
教学要求:了解主要传染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传染途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重点、难点:结核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及其转化规律,原发性肺结核病的病理特征,继发性肺结核病的类型及各类型的病变特点,原发性和继发性肺结核病的比较;伤寒和细菌性痢疾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十八)第十七章 寄生虫病: 学时: 1
教学内容:肠阿米巴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阿米巴肝脓肿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血吸虫病的病因、感染途径、虫卵引起的损害及其发病机制、结肠和肝脏的病变。
教学要求:了解阿米巴病和血吸虫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传染途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重点、难点:肠阿米巴病和阿米巴肝脓肿的病理变化;血吸虫虫卵引起的损害及结肠和肝脏的病变。
(十九)第十八章 病理学常用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自学

四、教材与学习资源:主要教材:病理学(第9版),步宏、李一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参考资料:1. 病理学(第8版),李玉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 病理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王恩华主编
3. 病理学(2th)(供7、8年制),人民卫生出版社,陈杰、李甘地主编
4.病理学(英文),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翟启辉、周庚寅主编
5. Basic Pathology(8th edition),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Chief editor(KUMOR, COTRAN, ROBBINS)
6. 中华病理学杂志
7.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8. 诊断病理学杂志

五、考核方式:该课程为闭卷考试(期末100%),若有期中考试则占30%,期末70%。英文部分占10%。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学生应在充分学习组织胚胎学、免疫学、生理学等基础学科的基础上来学习病理学,所以在学习过程中需不断复习以前学过的其他课程知识。虽然作为一门学科基础课,以教师讲授为主,但是作为一门密切联系临床的课程,教师经常的发问无疑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时刻处于思考状态。当然,病理学归根结底是一门形态学科和诊断学科,大体标本和切片的实验观察与作图诊断对于本课程的理解是不可或缺的。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课堂内容以及病理图像已经成为病理教学的常规;从网络上可以得到更多质量清晰的图片和最新的疾病发病率、死亡率以及病理学分类等资料,从网上课堂可以学习全国甚至全世界知名病理学教授的教学,所以有效正确的使用互联网也是病理学课程最有力的补充。

课程负责人介绍

题库

课程评价

课程章节
提示框
提示框
确定要报名此课程吗?
确定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