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介绍
中西音乐交流史
提供学校: 青岛大学
院系: 音乐学院
专业: 音乐学 理论
课程编号: C13130202056
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音乐学理论专业选修课。以唐代至20世纪初的中西音乐文化交流为限。音乐文化交流对促进和丰富我国音乐文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对中国古代及近代各个历史时期中国与其他世界各国音乐交流实例的学习,了解西方音乐东渐对中国音乐尤其在近代发展的影响以及中国音乐西传对西方音乐发展的意义。
教学大纲

(一)第一章、唐代西方音乐流传中国史事考    学时:2

教学内容:《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赞》

教学要求:了解景教的概念与大秦景教赞美诗

重点、难点:景教与基督教之间的关系。

实验课、习题课、讨论课等教学形式:随堂讨论

(二)第二章、蒙元时期中西音乐交流               学时:2

1、和林时期

2、元大都时期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此时期中外音乐交流情况

重点、难点:《鲁布鲁克东行记》中记载的音乐情况

实验课、习题课、讨论课等教学形式:随堂讨论

(三)第三章、明末中西音乐交流          学时:4

1、北京等地的西洋音乐及与西洋音乐有关的其它史事

2、明末中国音乐的西传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明末中西音乐交流实例

重点、难点:利玛窦、汤若望、《西洋音诀》、新法密率传至西方对其产生重要影响

实验课、习题课、讨论课等教学形式:随堂讨论

(四)第四章、清初中西音乐交流         学时:4

1、顺治时期

2、康熙时期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清初中西音乐交流事例

重点、难点:汤若望、徐日升、德理格与《律吕正义 续编》

实验课、习题课、讨论课等教学形式:随堂讨论

()第五章、18世纪中国音乐在欧洲               学时:2

1、法、英、德、俄等国出现中国音乐

2、欧洲音乐家创作的中国音乐作品及分析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18世纪中国音乐在欧洲的传播与发展

重点、难点:库普兰《中国人》、钱德明《中国古今音乐记》

实验课、习题课、讨论课等教学形式:随堂讨论

(六)第六章、清中期中西音乐交流                   学时:4

1、乾隆与西洋音乐

2、中国人海外游记中关于西洋音乐的记载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清中期中西音乐交流事例

重点、难点:乾隆宫廷中的西洋乐队与御用外籍乐师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清初中西音乐交流事例

(七)第七章、鸦片战争至1919年间的中西音乐交流     学时:8

1、来华西方人的音乐活动

2、中国近代西式军乐队的建立

320世纪初中国社会性的西洋音乐启蒙

4、近代中国人海外游记西洋音乐的记载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鸦片战争至1919年间的中西音乐交流事例

重点、难点:赞美诗集中使用和传授的记谱法、中国人创作的具有中国风格的赞美诗、中国近代建立的西式军乐队、《军乐稿》、新式学校音乐教育即“学堂乐歌”

实验课、习题课、讨论课等教学形式:随堂讨论

(八)第八章、19世纪至20世纪初中国音乐在西方      学时:6

1、中国人的西洋音乐观和中国音乐外传

2、西方人的中国音乐观和西方作品中的中国音乐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19世纪至20世纪初中国音乐在西方的传播及借鉴

重点、难点:区分阿理嗣所著《中国音乐》与李提摩太夫人所著《中国音乐》

实验课、习题课、讨论课等教学形式:随堂讨论

电子教案

                                

                                                   

 

第   1  次课        学时:2

 
 

授课对象

 
 

音乐学理论

 
 

   

 
 

综述:中西音乐两大体系各自的基本特征和相互交流的历史发展及现实情况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中西音乐交流的历史与现状

 
 

讲授主要内 

 
 

 

 

中西音乐两大体系各自的基本特征。

 

相互交流的历史发展及现实情况

 

 

 
 

  

 

  

 
 

 

 

中西音乐两大体系各自的基本特征

 

相互交流的历史发展及现实情况

 

 

 
 

要求掌握知识点和分析方法

 
 

 

 

 

 

 
 

教授思路,采用的教学方法和辅助手段,板书设计,重点如何突出,难点如何解决,师生互动等

 
 

本门课程是在中西音乐历史的发展基础上,以史料研究为依据,讲述公元8世纪(我国唐代)至20世纪初中国与西方(主要是欧洲)在音乐文化方面双向交流,相互影响的历史,探讨近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的变革发展,中国人的西方音乐观所发生的历史性变化:由猎奇到求知再到认同三个过程阶段。由于中西音乐交流史课程并非专业音乐院校中必定设立的专业必修课。但是无论从事音乐创作与表演的本专科教育还是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师资的本专科教育,都有必要掌握中西音乐交流的发展史,以及在西方音乐影响下的中国音乐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音乐交流的历史的主要特征及矛盾,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音乐现象的出现、音乐风格的变化。综合其他理论课的知识分析史料、作品。在教学中,认识中西音乐两大体系各自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和交流中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本节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关于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会在当次课中明确指出。难点问题会多次强调说明,以便学生了解掌握。

 
 

作业布置

 

 

主    要

 

参考资料

 
 

 

 

《中西音乐交流史稿》    陶亚兵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备注

 





                                      
 

第   2   次课        学时:2

 
 

授课对象

 
 

音乐学理论系

 
 

   

 
 

第一章、唐代西方音乐流传中国史事考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景教的概念与大秦景教赞美诗

 
 

讲授主要内 

 
 

 

 

唐代传入中国的基督教赞美诗《三威蒙度赞》的学术考证

 

相关音乐文献的介绍

 

 

 
 

  

 

  

 
 

 

 

相关音乐文献的介绍

 

 

 
 

要求掌握知识点和分析方法

 
 

 

 

知识点:唐代传入中国的基督教赞美诗《三威蒙度赞》的学术考证

 

分析方法:史料分析

 

 

 
 

教授思路,采用的教学方法和辅助手段,板书设计,重点如何突出,难点如何解决,师生互动等

 
 

本门课程是在中西音乐历史的发展基础上,以史料研究为依据,讲述公元8世纪(我国唐代)至20世纪初中国与西方(主要是欧洲)在音乐文化方面双向交流,相互影响的历史,探讨近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的变革发展,中国人的西方音乐观所发生的历史性变化:由猎奇到求知再到认同三个过程阶段。由于中西音乐交流史课程并非专业音乐院校中必定设立的专业必修课。但是无论从事音乐创作与表演的本专科教育还是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师资的本专科教育,都有必要掌握中西音乐交流的发展史,以及在西方音乐影响下的中国音乐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音乐交流的历史的主要特征及矛盾,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音乐现象的出现、音乐风格的变化。综合其他理论课的知识分析史料、作品。在教学中,认识中西音乐两大体系各自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和交流中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本节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关于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会在当次课中明确指出。难点问题会多次强调说明,以便学生了解掌握。

 
 

作业布置

 

 

主    要

 

参考资料

 
 

 

 

《中西音乐交流史稿》    陶亚兵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备注

 





                                                   
 

第   3  次课        学时:2

 
 

授课对象

 
 

音乐学理论

 
 

   

 
 

                   第二章、蒙元时期中西音乐交流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此时期中外音乐交流情况

 
 

讲授主要内 

 
 

 

 

和林时期及元大都时期西方使节来访史料介绍

 

 

 
 

  

 

  

 
 

 

 

重点:马可波罗与孟高维诺在北京传教及音乐活动

 

 

 
 

要求掌握知识点和分析方法

 
 

 

 

知识点:马可波罗与孟高维诺在北京传教及音乐活动

 

 

 
 

教授思路,采用的教学方法和辅助手段,板书设计,重点如何突出,难点如何解决,师生互动等

 
 

本门课程是在中西音乐历史的发展基础上,以史料研究为依据,讲述公元8世纪(我国唐代)至20世纪初中国与西方(主要是欧洲)在音乐文化方面双向交流,相互影响的历史,探讨近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的变革发展,中国人的西方音乐观所发生的历史性变化:由猎奇到求知再到认同三个过程阶段。由于中西音乐交流史课程并非专业音乐院校中必定设立的专业必修课。但是无论从事音乐创作与表演的本专科教育还是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师资的本专科教育,都有必要掌握中西音乐交流的发展史,以及在西方音乐影响下的中国音乐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音乐交流的历史的主要特征及矛盾,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音乐现象的出现、音乐风格的变化。综合其他理论课的知识分析史料、作品。在教学中,认识中西音乐两大体系各自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和交流中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本节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关于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会在当次课中明确指出。难点问题会多次强调说明,以便学生了解掌握。

 
 

作业布置

 

 

主    要

 

参考资料

 
 

 

 

《中西音乐交流史稿》    陶亚兵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备注

 





                                        
 

第   4  次课        学时:2

 
 

授课对象

 
 

音乐学理论

 
 

   

 
 

                    第三章、明末中西音乐交流(1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明末中西音乐交流实例

 
 

讲授主要内 

 
 

 

 

利玛窦与中西音乐交流(西乐东传)

 

利玛窦献琴考

 

 

 
 

  

 

  

 
 

 

 

重点:利玛窦与中西音乐交流(西乐东传)

 

 

 
 

要求掌握知识点和分析方法

 
 

 

 

知识点:利玛窦与中西音乐交流(西乐东传)

 

利玛窦献琴考

 

 

 
 

教授思路,采用的教学方法和辅助手段,板书设计,重点如何突出,难点如何解决,师生互动等

 
 

本门课程是在中西音乐历史的发展基础上,以史料研究为依据,讲述公元8世纪(我国唐代)至20世纪初中国与西方(主要是欧洲)在音乐文化方面双向交流,相互影响的历史,探讨近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的变革发展,中国人的西方音乐观所发生的历史性变化:由猎奇到求知再到认同三个过程阶段。由于中西音乐交流史课程并非专业音乐院校中必定设立的专业必修课。但是无论从事音乐创作与表演的本专科教育还是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师资的本专科教育,都有必要掌握中西音乐交流的发展史,以及在西方音乐影响下的中国音乐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音乐交流的历史的主要特征及矛盾,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音乐现象的出现、音乐风格的变化。综合其他理论课的知识分析史料、作品。在教学中,认识中西音乐两大体系各自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和交流中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本节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关于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会在当次课中明确指出。难点问题会多次强调说明,以便学生了解掌握。

 
 

作业布置

 

 

主    要

 

参考资料

 
 

 

 

《中西音乐交流史稿》    陶亚兵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备注

 





                                            
 

第  5   次课        学时:2

 
 

授课对象

 
 

音乐学理论

 
 

   

 
 

                 第三章、明末中西音乐交流(2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明末中西音乐交流实例

 
 

讲授主要内 

 
 

 

 

利玛窦与中西音乐交流(中乐西传)

 

十二平均律西传探索

 

见解十二平均律

 

 

 
 

  

 

  

 
 

 

 

重点:利玛窦与中西音乐交流(中乐西传);十二平均律西传探索

 

难点:见解十二平均律

 

 

 
 

要求掌握知识点和分析方法

 
 

 

 

知识点:利玛窦与中西音乐交流(中乐西传);十二平均律西传探索;见解十二平均律

 

 

 
 

教授思路,采用的教学方法和辅助手段,板书设计,重点如何突出,难点如何解决,师生互动等

 
 

本门课程是在中西音乐历史的发展基础上,以史料研究为依据,讲述公元8世纪(我国唐代)至20世纪初中国与西方(主要是欧洲)在音乐文化方面双向交流,相互影响的历史,探讨近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的变革发展,中国人的西方音乐观所发生的历史性变化:由猎奇到求知再到认同三个过程阶段。由于中西音乐交流史课程并非专业音乐院校中必定设立的专业必修课。但是无论从事音乐创作与表演的本专科教育还是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师资的本专科教育,都有必要掌握中西音乐交流的发展史,以及在西方音乐影响下的中国音乐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音乐交流的历史的主要特征及矛盾,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音乐现象的出现、音乐风格的变化。综合其他理论课的知识分析史料、作品。在教学中,认识中西音乐两大体系各自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和交流中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本节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关于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会在当次课中明确指出。难点问题会多次强调说明,以便学生了解掌握。

 
 

作业布置

 

 

主    要

 

参考资料

 
 

 

 

《中西音乐交流史稿》    陶亚兵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备注

 





        
 

第  6   次课        学时:2

 
 

授课对象

 
 

音乐学理论

 
 

   

 
 

                  第四章、清初中西音乐交流(1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清初中西音乐交流事例

 
 

讲授主要内 

 
 

 

 

清顺治时期汤若望与天主教堂管风琴

 

汤若望与中国天文历法

 

 

 
 

  

 

  

 
 

 

 

清顺治时期汤若望与天主教堂管风琴

 

汤若望与中国天文历法

 

 

 
 

要求掌握知识点和分析方法

 
 

 

 

清顺治时期汤若望与天主教堂管风琴

 

汤若望与中国天文历法

 

 

 
 

教授思路,采用的教学方法和辅助手段,板书设计,重点如何突出,难点如何解决,师生互动等

 
 

本门课程是在中西音乐历史的发展基础上,以史料研究为依据,讲述公元8世纪(我国唐代)至20世纪初中国与西方(主要是欧洲)在音乐文化方面双向交流,相互影响的历史,探讨近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的变革发展,中国人的西方音乐观所发生的历史性变化:由猎奇到求知再到认同三个过程阶段。由于中西音乐交流史课程并非专业音乐院校中必定设立的专业必修课。但是无论从事音乐创作与表演的本专科教育还是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师资的本专科教育,都有必要掌握中西音乐交流的发展史,以及在西方音乐影响下的中国音乐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音乐交流的历史的主要特征及矛盾,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音乐现象的出现、音乐风格的变化。综合其他理论课的知识分析史料、作品。在教学中,认识中西音乐两大体系各自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和交流中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本节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关于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会在当次课中明确指出。难点问题会多次强调说明,以便学生了解掌握。

 
 

作业布置

 

 

主    要

 

参考资料

 
 

 

 

《中西音乐交流史稿》    陶亚兵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备注

 





                                    

 

第   7  次课        学时:2

 
 

授课对象

 
 

音乐学理论

 
 

   

 
 

第四章、清初中西音乐交流(2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清初中西音乐交流事例

 
 

讲授主要内 

 
 

清康熙与西洋音乐

 

徐日升的音乐活动

 

宫廷音乐教师

 

天主教堂管风琴

 
 

  

 

  

 
 

 

 

重点:清康熙与西洋音乐;徐日升的音乐活动;宫廷音乐教师;天主教堂管风琴

 

 

 
 

要求掌握知识点和分析方法

 
 

 

 

知识点:清康熙与西洋音乐;徐日升的音乐活动;宫廷音乐教师;天主教堂管风琴

 

 

 
 

教授思路,采用的教学方法和辅助手段,板书设计,重点如何突出,难点如何解决,师生互动等

 
 

本门课程是在中西音乐历史的发展基础上,以史料研究为依据,讲述公元8世纪(我国唐代)至20世纪初中国与西方(主要是欧洲)在音乐文化方面双向交流,相互影响的历史,探讨近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的变革发展,中国人的西方音乐观所发生的历史性变化:由猎奇到求知再到认同三个过程阶段。由于中西音乐交流史课程并非专业音乐院校中必定设立的专业必修课。但是无论从事音乐创作与表演的本专科教育还是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师资的本专科教育,都有必要掌握中西音乐交流的发展史,以及在西方音乐影响下的中国音乐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音乐交流的历史的主要特征及矛盾,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音乐现象的出现、音乐风格的变化。综合其他理论课的知识分析史料、作品。在教学中,认识中西音乐两大体系各自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和交流中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本节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关于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会在当次课中明确指出。难点问题会多次强调说明,以便学生了解掌握。

 
 

作业布置

 

 

主    要

 

参考资料

 
 

 

 

《中西音乐交流史稿》    陶亚兵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备注

 





                                               
 

第   8   次课        学时:2

 
 

授课对象

 
 

音乐学理论

 
 

   

 
 

               第四章、清初中西音乐交流(3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清初中西音乐交流事例

 
 

讲授主要内 

 
 

 

 

德里格的小提琴奏鸣曲

 

徐日升与德里格《律吕篆要》与《律吕正义续篇》

 

 

 
 

  

 

  

 
 

 

 

重点:德里格的小提琴奏鸣曲

 

难点:徐日升与德里格《律吕篆要》与《律吕正义续篇》

 

 

 
 

要求掌握知识点和分析方法

 
 

 

 

知识点:德里格的小提琴奏鸣曲;徐日升与德里格《律吕篆要》与《律吕正义续篇》

 

 

 
 

教授思路,采用的教学方法和辅助手段,板书设计,重点如何突出,难点如何解决,师生互动等

 
 

本门课程是在中西音乐历史的发展基础上,以史料研究为依据,讲述公元8世纪(我国唐代)至20世纪初中国与西方(主要是欧洲)在音乐文化方面双向交流,相互影响的历史,探讨近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的变革发展,中国人的西方音乐观所发生的历史性变化:由猎奇到求知再到认同三个过程阶段。由于中西音乐交流史课程并非专业音乐院校中必定设立的专业必修课。但是无论从事音乐创作与表演的本专科教育还是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师资的本专科教育,都有必要掌握中西音乐交流的发展史,以及在西方音乐影响下的中国音乐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音乐交流的历史的主要特征及矛盾,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音乐现象的出现、音乐风格的变化。综合其他理论课的知识分析史料、作品。在教学中,认识中西音乐两大体系各自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和交流中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本节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关于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会在当次课中明确指出。难点问题会多次强调说明,以便学生了解掌握。

 
 

作业布置

 

 

主    要

 

参考资料

 
 

 

 

《中西音乐交流史稿》    陶亚兵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备注

 





                                                
 

第   9  次课        学时:2

 
 

授课对象

 
 

音乐学理论

 
 

   

 
 

              第四章、清初中西音乐交流(4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清初中西音乐交流事例

 
 

讲授主要内 

 
 

 

 

康熙时期其它中西音乐交流

 

澳门三巴寺管风琴

 

吴历《天乐正音谱》

 

 

 
 

  

 

  

 
 

 

 

重点:康熙时期其它中西音乐交流;澳门三巴寺管风琴

 

难点:吴历《天乐正音谱》

 

 

 
 

要求掌握知识点和分析方法

 
 

 

 

知识点:康熙时期其它中西音乐交流;澳门三巴寺管风琴;吴历《天乐正音谱》

 

 

 
 

教授思路,采用的教学方法和辅助手段,板书设计,重点如何突出,难点如何解决,师生互动等

 
 

本门课程是在中西音乐历史的发展基础上,以史料研究为依据,讲述公元8世纪(我国唐代)至20世纪初中国与西方(主要是欧洲)在音乐文化方面双向交流,相互影响的历史,探讨近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的变革发展,中国人的西方音乐观所发生的历史性变化:由猎奇到求知再到认同三个过程阶段。由于中西音乐交流史课程并非专业音乐院校中必定设立的专业必修课。但是无论从事音乐创作与表演的本专科教育还是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师资的本专科教育,都有必要掌握中西音乐交流的发展史,以及在西方音乐影响下的中国音乐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音乐交流的历史的主要特征及矛盾,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音乐现象的出现、音乐风格的变化。综合其他理论课的知识分析史料、作品。在教学中,认识中西音乐两大体系各自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和交流中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本节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关于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会在当次课中明确指出。难点问题会多次强调说明,以便学生了解掌握。

 
 

作业布置

 

 

主    要

 

参考资料

 
 

 

 

《中西音乐交流史稿》    陶亚兵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备注

 





                                                 
 

第  10  次课        学时:2

 
 

授课对象

 
 

音乐学理论

 
 

   

 
 

                    第五章、18世纪过音乐在欧洲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18世纪中国音乐在欧洲的传播与发展

 
 

讲授主要内 

 
 

 

 

中国音乐在欧洲的传播情况

 

欧洲“中国风格”时尚与中国音乐西传

 

在华传教士向欧洲介绍中国音乐

 

欧洲出现的中国风格的音乐作品

 

 

 
 

  

 

  

 
 

 

 

重点:中国音乐在欧洲的传播情况;在华传教士向欧洲介绍中国音乐

 

难点:欧洲“中国风格”时尚与中国音乐西传;欧洲出现的中国风格的音乐作品

 

 

 
 

要求掌握知识点和分析方法

 
 

 

 

知识点:中国音乐在欧洲的传播情况;欧洲“中国风格”时尚与中国音乐西传;在华传教士向欧洲介绍中国音乐;欧洲出现的中国风格的音乐作品

 

 

 
 

教授思路,采用的教学方法和辅助手段,板书设计,重点如何突出,难点如何解决,师生互动等

 
 

本门课程是在中西音乐历史的发展基础上,以史料研究为依据,讲述公元8世纪(我国唐代)至20世纪初中国与西方(主要是欧洲)在音乐文化方面双向交流,相互影响的历史,探讨近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的变革发展,中国人的西方音乐观所发生的历史性变化:由猎奇到求知再到认同三个过程阶段。由于中西音乐交流史课程并非专业音乐院校中必定设立的专业必修课。但是无论从事音乐创作与表演的本专科教育还是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师资的本专科教育,都有必要掌握中西音乐交流的发展史,以及在西方音乐影响下的中国音乐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音乐交流的历史的主要特征及矛盾,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音乐现象的出现、音乐风格的变化。综合其他理论课的知识分析史料、作品。在教学中,认识中西音乐两大体系各自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和交流中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本节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关于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会在当次课中明确指出。难点问题会多次强调说明,以便学生了解掌握。

 
 

作业布置

 

 

主    要

 

参考资料

 
 

 

 

《中西音乐交流史稿》    陶亚兵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备注

 






 

第  11  次课        学时:2

 
 

授课对象

 
 

音乐学理论

 
 

   

 
 

                   第六章、清代中期的中西音乐交流(1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清中期中西音乐交流事例

 
 

讲授主要内 

 
 

 

 

乾隆与西洋音乐

 

宫廷外国乐师

 

宫廷中的西洋乐队

 

 

 
 

  

 

  

 
 

 

 

重点:乾隆与西洋音乐;宫廷外国乐师;宫廷中的西洋乐队

 

 

 
 

要求掌握知识点和分析方法

 
 

 

 

知识点:乾隆与西洋音乐;宫廷外国乐师;宫廷中的西洋乐队

 

 

 
 

教授思路,采用的教学方法和辅助手段,板书设计,重点如何突出,难点如何解决,师生互动等

 
 

本门课程是在中西音乐历史的发展基础上,以史料研究为依据,讲述公元8世纪(我国唐代)至20世纪初中国与西方(主要是欧洲)在音乐文化方面双向交流,相互影响的历史,探讨近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的变革发展,中国人的西方音乐观所发生的历史性变化:由猎奇到求知再到认同三个过程阶段。由于中西音乐交流史课程并非专业音乐院校中必定设立的专业必修课。但是无论从事音乐创作与表演的本专科教育还是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师资的本专科教育,都有必要掌握中西音乐交流的发展史,以及在西方音乐影响下的中国音乐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音乐交流的历史的主要特征及矛盾,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音乐现象的出现、音乐风格的变化。综合其他理论课的知识分析史料、作品。在教学中,认识中西音乐两大体系各自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和交流中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本节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关于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会在当次课中明确指出。难点问题会多次强调说明,以便学生了解掌握。

 
 

作业布置

 

 

主    要

 

参考资料

 
 

 

 

《中西音乐交流史稿》    陶亚兵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备注

 





                          
 

第  12  次课        学时:2

 
 

授课对象

 
 

音乐学理论

 
 

   

 
 

第六章、清代中期的中西音乐交流(2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清中期中西音乐交流事例

 
 

讲授主要内 

 
 

 

 

英国马戈尔尼使团所传西洋音乐

 

北京教会的宗教音乐活动

 

 

 
 

  

 

  

 
 

 

 

重点:英国马戈尔尼使团所传西洋音乐

 

难点:北京教会的宗教音乐活动

 

 

 
 

要求掌握知识点和分析方法

 
 

 

 

知识点:英国马戈尔尼使团所传西洋音乐;北京教会的宗教音乐活动

 

 

 
 

教授思路,采用的教学方法和辅助手段,板书设计,重点如何突出,难点如何解决,师生互动等

 
 

本门课程是在中西音乐历史的发展基础上,以史料研究为依据,讲述公元8世纪(我国唐代)至20世纪初中国与西方(主要是欧洲)在音乐文化方面双向交流,相互影响的历史,探讨近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的变革发展,中国人的西方音乐观所发生的历史性变化:由猎奇到求知再到认同三个过程阶段。由于中西音乐交流史课程并非专业音乐院校中必定设立的专业必修课。但是无论从事音乐创作与表演的本专科教育还是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师资的本专科教育,都有必要掌握中西音乐交流的发展史,以及在西方音乐影响下的中国音乐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音乐交流的历史的主要特征及矛盾,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音乐现象的出现、音乐风格的变化。综合其他理论课的知识分析史料、作品。在教学中,认识中西音乐两大体系各自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和交流中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本节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关于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会在当次课中明确指出。难点问题会多次强调说明,以便学生了解掌握。

 
 

作业布置

 

 

主    要

 

参考资料

 
 

 

 

《中西音乐交流史稿》    陶亚兵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备注

 





                                                
 

第  13  次课        学时:2

 
 

授课对象

 
 

音乐学理论

 
 

   

 
 

                   第六章、清代中期的中西音乐交流(3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清中期中西音乐交流事例

 
 

讲授主要内 

 
 

 

 

关于西洋音乐的诗文介绍

 

19世纪初传入中国的“新教”音乐活动

 

中国人海外游记中的西洋音乐

 

 

 
 

  

 

  

 
 

 

 

重点:关于西洋音乐的诗文介绍;19世纪初传入中国的“新教”音乐活动;中国人海外游记中的西洋音乐

 

 

 
 

要求掌握知识点和分析方法

 
 

 

 

知识点:关于西洋音乐的诗文介绍;19世纪初传入中国的“新教”音乐活动;中国人海外游记中的西洋音乐

 

 

 
 

教授思路,采用的教学方法和辅助手段,板书设计,重点如何突出,难点如何解决,师生互动等

 
 

本门课程是在中西音乐历史的发展基础上,以史料研究为依据,讲述公元8世纪(我国唐代)至20世纪初中国与西方(主要是欧洲)在音乐文化方面双向交流,相互影响的历史,探讨近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的变革发展,中国人的西方音乐观所发生的历史性变化:由猎奇到求知再到认同三个过程阶段。由于中西音乐交流史课程并非专业音乐院校中必定设立的专业必修课。但是无论从事音乐创作与表演的本专科教育还是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师资的本专科教育,都有必要掌握中西音乐交流的发展史,以及在西方音乐影响下的中国音乐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音乐交流的历史的主要特征及矛盾,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音乐现象的出现、音乐风格的变化。综合其他理论课的知识分析史料、作品。在教学中,认识中西音乐两大体系各自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和交流中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本节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关于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会在当次课中明确指出。难点问题会多次强调说明,以便学生了解掌握。

 
 

作业布置

 

 

主    要

 

参考资料

 
 

 

 

《中西音乐交流史稿》    陶亚兵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备注

 





                                                   

 

第  14  次课        学时:2

 
 

授课对象

 
 

音乐学理论

 
 

   

 
 

             第七章、鸦片战争至1919年期间的中西音乐交流(1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鸦片战争至1919年间的中西音乐交流事例

 
 

讲授主要内 

 
 

 

 

以西方音乐宗教音乐为媒介的音乐传播

 

赞美诗所使用的各种乐谱的介绍

 

西方传教士的音乐活动

 

云南少数民族所使用的赞美诗谱

 

 

 
 

  

 

  

 
 

 

 

重点:以西方音乐宗教音乐为媒介的音乐传播;西方传教士的音乐活动

 

难点:赞美诗所使用的各种乐谱的介绍;云南少数民族所使用的赞美诗谱

 

 

 
 

要求掌握知识点和分析方法

 
 

 

 

知识点:以西方音乐宗教音乐为媒介的音乐传播;赞美诗所使用的各种乐谱的介绍;西方传教士的音乐活动;云南少数民族所使用的赞美诗谱

 

 

 
 

教授思路,采用的教学方法和辅助手段,板书设计,重点如何突出,难点如何解决,师生互动等

 
 

本门课程是在中西音乐历史的发展基础上,以史料研究为依据,讲述公元8世纪(我国唐代)至20世纪初中国与西方(主要是欧洲)在音乐文化方面双向交流,相互影响的历史,探讨近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的变革发展,中国人的西方音乐观所发生的历史性变化:由猎奇到求知再到认同三个过程阶段。由于中西音乐交流史课程并非专业音乐院校中必定设立的专业必修课。但是无论从事音乐创作与表演的本专科教育还是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师资的本专科教育,都有必要掌握中西音乐交流的发展史,以及在西方音乐影响下的中国音乐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音乐交流的历史的主要特征及矛盾,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音乐现象的出现、音乐风格的变化。综合其他理论课的知识分析史料、作品。在教学中,认识中西音乐两大体系各自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和交流中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本节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关于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会在当次课中明确指出。难点问题会多次强调说明,以便学生了解掌握。

 
 

作业布置

 

 

主    要

 

参考资料

 
 

 

 

《中西音乐交流史稿》    陶亚兵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备注

 





                                   
 

第  15  次课        学时:2

 
 

授课对象

 
 

音乐学理论

 
 

   

 
 

              第七章、鸦片战争至1919年期间的中西音乐交流(2)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鸦片战争至1919年间的中西音乐交流事例

 
 

讲授主要内 

 
 

 

 

太平天国中的基督教音乐活动

 

通商口岸城市中西方来华人士的音乐活动

 

 

 
 

  

 

   

 
 

 

 

重点:太平天国中的基督教音乐活动;通商口岸城市中西方来华人士的音乐活动

 

 

 
 

要求掌握知识点和分析方法

 
 

 

 

知识点:太平天国中的基督教音乐活动;通商口岸城市中西方来华人士的音乐活动

 

 

 
 

教授思路,采用的教学方法和辅助手段,板书设计,重点如何突出,难点如何解决,师生互动等

 
 

本门课程是在中西音乐历史的发展基础上,以史料研究为依据,讲述公元8世纪(我国唐代)至20世纪初中国与西方(主要是欧洲)在音乐文化方面双向交流,相互影响的历史,探讨近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的变革发展,中国人的西方音乐观所发生的历史性变化:由猎奇到求知再到认同三个过程阶段。由于中西音乐交流史课程并非专业音乐院校中必定设立的专业必修课。但是无论从事音乐创作与表演的本专科教育还是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师资的本专科教育,都有必要掌握中西音乐交流的发展史,以及在西方音乐影响下的中国音乐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音乐交流的历史的主要特征及矛盾,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音乐现象的出现、音乐风格的变化。综合其他理论课的知识分析史料、作品。在教学中,认识中西音乐两大体系各自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和交流中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本节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关于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会在当次课中明确指出。难点问题会多次强调说明,以便学生了解掌握。

 
 

作业布置

 

 

主    要

 

参考资料

 
 

 

 

《中西音乐交流史稿》    陶亚兵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备注

 





                                             
 

第  16  次课        学时:2

 
 

授课对象

 
 

音乐学理论

 
 

   

 
 

第七章、鸦片战争至1919年期间的中西音乐交流(3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鸦片战争至1919年间的中西音乐交流事例

 
 

讲授主要内 

 
 

 

 

西方军乐队的传入及影响(中国近代军乐队的建立;袁世凯的北洋新军军乐队;张之洞的自强军军乐队;宫廷禁卫军军乐队)                   

 

 

 
 

  

 

  

 
 

 

 

重点:中国近代军乐队的建立;袁世凯的北洋新军军乐队;张之洞的自强军军乐队;宫廷禁卫军军乐队                                                    

 

 

 
 

要求掌握知识点和分析方法

 
 

 

 

知识点:中国近代军乐队的建立;袁世凯的北洋新军军乐队;张之洞的自强军军乐队;宫廷禁卫军军乐队                              

 

 

 
 

教授思路,采用的教学方法和辅助手段,板书设计,重点如何突出,难点如何解决,师生互动等

 
 

本门课程是在中西音乐历史的发展基础上,以史料研究为依据,讲述公元8世纪(我国唐代)至20世纪初中国与西方(主要是欧洲)在音乐文化方面双向交流,相互影响的历史,探讨近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的变革发展,中国人的西方音乐观所发生的历史性变化:由猎奇到求知再到认同三个过程阶段。由于中西音乐交流史课程并非专业音乐院校中必定设立的专业必修课。但是无论从事音乐创作与表演的本专科教育还是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师资的本专科教育,都有必要掌握中西音乐交流的发展史,以及在西方音乐影响下的中国音乐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音乐交流的历史的主要特征及矛盾,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音乐现象的出现、音乐风格的变化。综合其他理论课的知识分析史料、作品。在教学中,认识中西音乐两大体系各自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和交流中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本节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关于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会在当次课中明确指出。难点问题会多次强调说明,以便学生了解掌握。                            

 

 

 
 

作业布置

 

 

主    要

 

参考资料

 
 

 

 

《中西音乐交流史稿》    陶亚兵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备注

 





                                          

 

第  17  次课        学时:2

 
 

授课对象

 
 

音乐学理论

 
 

   

 
 

第八章、19世纪至20世纪初中国音乐在西方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19世纪至20世纪初中国音乐在西方的传播及借鉴

 
 

讲授主要内 

 
 

 

 

中国音乐外传的渠道;西方人的中国音乐观;西方作曲家作品中的中国音乐;中国人的西洋音乐观

 

            

 

 

 
 

  

 

  

 
 

 

 

  区分阿理嗣所著《中国音乐》与李提摩太夫人所著《中国音乐》             

 

 

 
 

要求掌握知识点和分析方法

 
 

阿理嗣与李提摩太夫人所著《中国音乐》

 

西方作曲家作品中的中国音乐                           

 

 

 
 

教授思路,采用的教学方法和辅助手段,板书设计,重点如何突出,难点如何解决,师生互动等

 
 

 本门课程是在中西音乐历史的发展基础上,以史料研究为依据,讲述公元8世纪(我国唐代)至20世纪初中国与西方(主要是欧洲)在音乐文化方面双向交流,相互影响的历史,探讨近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的变革发展,中国人的西方音乐观所发生的历史性变化:由猎奇到求知再到认同三个过程阶段。由于中西音乐交流史课程并非专业音乐院校中必定设立的专业必修课。但是无论从事音乐创作与表演的本专科教育还是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师资的本专科教育,都有必要掌握中西音乐交流的发展史,以及在西方音乐影响下的中国音乐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音乐交流的历史的主要特征及矛盾,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音乐现象的出现、音乐风格的变化。综合其他理论课的知识分析史料、作品。在教学中,认识中西音乐两大体系各自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和交流中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本节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关于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会在当次课中明确指出。难点问题会多次强调说明,以便学生了解掌握。

 
 

作业布置

 

 

主    要

 

参考资料

 
 

 

 

《中西音乐交流史稿》    陶亚兵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备注

 





                             
 

第  18  次课        学时:2

 
 

授课对象

 
 

音乐学理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讲授主要内 

 
 

 

 

                         总复习

 

 

 
 

  

 

  

 
 

 

 

                                                   

 

 

 
 

要求掌握知识点和分析方法

 
 

 

 

                            

 

 

 
 

教授思路,采用的教学方法和辅助手段,板书设计,重点如何突出,难点如何解决,师生互动等

 
 

                             

 

 

 
 

作业布置

 

 

主    要

 

参考资料

 
 

 

 

《中西音乐交流史稿》    陶亚兵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备注

 

教学方法

1、本课程应注重采用课堂讨论问题的方式讲授。

2、本课程应注重课堂学习与课下查阅资料相结合的方式,以课后完成作业为带动方式进行。

教学效果

丰富音乐学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内容,建立完善的理论框架。

参考教材

《中西音乐交流史稿》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陶亚兵著

课程评价

提示框
提示框
确定要报名此课程吗?
确定取消